“那老百姓的反应如何啊,人们愿不愿意养啊?”
他急切的问。
“老百姓愿意就好办了,问题是老百姓不愿意,根本就没人报名。”
“为什么?”
“稻田养蟹投入多,风险大,靠山的老百姓没有养蟹的经验,都怕赔钱,所以没人愿意养。”
“稻田养蟹得投入多少钱啊?”
“如果是养十亩地的话得投入四五千元。”
“那产出呢?”
“据前阳镇的人们说弄好了十亩地能净赚两三万。”
“成本都b括什么呀?”
“b括蟹苗,饵料,围栏。”
“如果光种稻田呢?”
“光种稻田一亩地也就能剩五六百块钱。”
“那养蟹的效益还是很高的,我看市场上的河蟹一般的是三十多块钱一斤,好的有八十块钱一斤的,这证明养蟹是能挣钱的。”
“是。咱们市场上的河蟹主要是前阳镇的,他们发展稻田养蟹比较早,技术也成。”
“那可不可以先搞几户试试,成功了再大面积推广。”
“吴书记说那样太慢,这几年河蟹的行好,如果搞慢了,等你搞起来了,可能河蟹就不值钱了,农业确实有这个问题,茄子挣钱大家都种茄子,产量上去了,价格就下来了,香瓜挣钱,大家就都种香瓜,产量上去了,价格也下来了,农民总是白忙活,钱都叫卖农资的挣去了。”
“吴书记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但推广难啊,没人愿意养啊。”
“那这么办啊,三年再造一个新靠山怎么实现啊?”
田川笑着说。
“给领班子都下了指标,每人必须推广五户,每户十亩以上。”
“你完成了吗?”
“完成啥呀,一户也没完成。”
章楚涵有点叹气地说。
“吴书记完成了吗?”
“吴书记完成了。”
“他是怎么完成的。”
“他给每户补贴五千元,是自己拿钱,不是镇里拿钱,并且承诺,挣了是养殖户的,陪了是他自己的。”
“这个力度不小啊。”
“但他能拿出钱来,别人谁能拿出钱来呀,谁敢冒这个风险啊。”
“别人都没敢这么做吗?”
“没敢。”
“那指标也没完成了?”
“没完成。”
“没完成了怎么办?”
“吴书记说必须完成,如果完不成请打辞职报告。”
“但乡镇的领不是他任命的呀?”
田川又淡笑了一下。
“但他一天都没有好脸,老是问你,问得我们都不敢和他见面了。”
田川沉默了,他没想到章楚涵会到这样的困难,而这也许是冰山一角,这二年多来,不知他承受了多少困难。
“如果我有钱,我也可以这么做,认可赔了,党委的任务不能不完成,咱还是副书记,应该支持书记的工作,给别人带个头,可我真的没钱啊,我已经借了一万元了,都没敢和松林说呀。”
过了一会,章楚涵说。
“那意工资也全没了?”
田川看着她。
“工资哪够啊,得借钱。”
“怎么有那么大的开销啊。”
“农村的礼多呀。各个礼拜都赴席,少则二百,多则五百,你说你不去吧,显得没人,另外到换届的时候人家也不选你呀,我头半年有好几个人根本就不认识,也随礼了,人家请领班子,我是领班子成员,能不去吗,去了还得算介绍,先写了礼单,后认识人,这礼随的是天昏地暗的,为什么有的人非要回城啊,给一个干事也回城,就是他随不起礼了,有的人有点事还行,还能回来点,象咱也没啥事啊,就是干随。”
章楚涵无奈地说。
“我听说李宝奇三年随了十万块,实在没则了,硬要求回城了,就是在物价局做一个干事。”
田川接着话茬说。
“李宝奇是上无父母,下无子女,人家有父母的都能办个六十六八十啥地,老人就更不用说了,有孩子还可以升学,婚结婚,办满月,他什么事也没有,他随起了吗,所以他只能回来了,你不随吧人家看见你就木不哒的,都不愿意和你说话,所以在农村干也确实不容易,你不下乡就不下乡吧,将来在县城再琢磨一个好地方。”
“我听说有的人都离婚了。”
“离好几个了,工资拿不回去,媳就不干了。”
“你借钱为什么不叫松林知道啊,是不是怕离婚啊?”
田川笑着说。
“要说离婚还不至于,但我工资也是拿不回去,再借钱有点不好意,让人家说你这副书记咋当的,咋还借钱花呢,我是碍于面子,所以没和他说。”
“那窟窿不是越来越大吗?”
“到年终能有两万块钱的奖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