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零八章 虹桥(加更4000)(2/4)

作者:我知鱼之乐
良的猜测,若非经受过比较粗暴的搬运,这些东西定然不会滑落到棺材一角,最起码也应该有一定的摆放规律,这才符合天朝古代的丧葬习俗,否则也太不拿死者当回事了。

那些破碎的麻布碎片,很有可能就是死者的殓衣。

竹席碎片,则有可能是入殓时垫在死者身下的内衬。

陶片,则可能是入殓时用来陪葬的陶器,这种弧形碎片,一边都是陶翁、陶碗或是陶罐之类的东西破碎之后的残留。

至于那数十个椭圆形的小铜片嘛……

吴良用工兵铲的木柄撑住棺盖,俯身进去取了一枚出来仔细查看。

椭圆形小铜片的一端有一个小小的孔洞,一面没有任何花纹,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铜片。

但将其翻转过来的时候,吴良却在另外一面看到了一张与后世的外星人形象有些类似的“鬼脸”?

那确实是一张“鬼脸”。

上面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下面还有一张四边形的宽大嘴巴,与这椭圆形的小铜片搭配在一起,确实很像一张脸。

如果吴良没学过考古,可能就要被这张“鬼脸”唬住了,保不齐会胡思乱想一通。

但学过考古的人或多或少应该都会有些许的了解。

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鬼脸,而是一种春秋战国其实发行过的钱币,后世早有发现,许多考古专业书籍上也都有展示图片。

它叫做“蚁鼻钱”。

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发行过的一种小型货币。

而这种钱币一面镂刻的那张“鬼脸”,也并非鬼脸,只是一个“咒”字,以至于乍一看过去与脸有些相似罢了。

不过因为楚国当时发行的“蚁鼻钱”种类较多,钱币上镂刻的面文共有近十种之多,为了方便区分这些钱币,后世考古界也是十分形象的将其称为“鬼脸钱”。

这个发现无疑充分证实了棺材主人所处的时代。

正是春秋战国时期。

即是说,孙业此前诉说的事情并非胡编乱造,这些悬棺应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在了这里,与鲁班死亡的时间基本保持了一致。

同时。

这也证实了吴良的另外一个推测棺材主人的社会地位确实不算太高,最多只能说是家里有几个小钱。

因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发行了一种高位货币。

这种高位货币叫做“郢(ying三声)爰(yuan二声)”。

“郢爰”是天朝古代最早的黄金货币,这种货币虽然不是王室贵族的专属,但通常也只有王室贵族才用得上,毕竟黄金与青铜的购买力根本不是一个层级,一般老百姓就买点粮食与布匹,交易量也不会太大,“蚁鼻钱”那样的小钱就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实在没有使用“郢爰”的必要。

不过古时下葬可是件大事。

倘若棺材主人社会地位较高,家中资产又比较殷实的话,通常情况下是断然不会拿“蚁鼻钱”进行陪葬的,除非家中后人没有丝毫孝心。

因为在古代“蚁鼻”也是轻小的代名词。

“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钩”,意思是只因轻微的缺陷舍弃了无价的宝剑,可见“蚁鼻钱”确实就是的小钱,不比较购买力,只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话,货币地位应该等同于后世货币体系中的钢镚儿。

而棺材主人家境一般的话。

就算不考虑当时的下葬习俗,应该也是没有能力对棺材主人进行悬棺葬的。

悬棺葬在春秋战国时期难度可不小,耗费的人力物力绝非家境一般的家庭能够承受……

如此分析,棺材主人移到此处可能并非其家人所为,在加上迁移的过程又十分暴力,完全看不出一丁点对棺材主人的尊敬,这种可能性无疑又高了许多。

既然不是棺材主人的家人建造悬棺。

种种迹象又表明,这些悬棺也不是祖师爷的“仙迹”。

那又会是什么人会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吴良心中越发疑惑。

可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