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六章 长相思羞对弱者(2/3)

作者:情何以甚
威风到哪里去!”

姜望没有说话。

白玉瑕也没有。

只有褚幺很不服气:“你把你师父喊出来,跟我师父比一比!”

笃!

姜望顺手给了他一个脑瓜崩:“比什么比?一天到晚的,净给你师父挑事!”

褚幺委屈地瘪起了嘴。

这个师父怎么听不懂好赖话呀,咱是站在你一边的呀!

代表着齐国武安侯的牛车,慢悠悠地从问剑峡出来,原路返回南夏。

向前在车厢里呼呼大睡,白玉瑕调息着调息着,也开始睡大觉。

驾车的师徒俩却是优哉游哉,如郊游一般。

但牛车南去又归,便这么一个来回。锦安郡的氛围,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除开孽海突发的紧急变化、血河宗现今的复杂形势不说,姜望此次南行的目标,已经圆满达成。

首先是剑阁已经退步,在同辈修士完全被姜望打服后,表示不会插手锦安郡的事情。

而血河宗那边,也用不着姜望再去问什么剑,血河宗的现状,本身已经再无态度可言。

尽管阮泅说,血河宗的真君级战力从未有过断代,在霍士及已经战死的现在,也很有可能还存在以特殊方法体现的真君层次战力。但霍士及的存在与否,仍然切身地关系着血河宗的影响力。

至少现在的血河宗,是绝无底气支持梁国占有锦安郡的。

苏观瀛的速度快极了。

姜望还没有离开血河宗,南夏总督府就已经以清查平等国余孽为由,大肆派兵进入锦安郡,要求镇守锦安郡的梁军配合缉凶。

梁国方面亲镇“绣平府”的黄德彜,自是不愿。

但姜望一次出行之后,风向已然发生了变化。

姜望被司玉安带着去孽海的时候,剑阁弟子就先一步离开了“绣平府”。在姜望的牛车驶出问剑峡之前,血河宗本来坐镇此地的神临强者,也先一步急急忙忙地离开,

仅靠梁国自身,怎敢拒绝南夏总督府的要求?

所以当姜望所乘的牛车再一次回到这里,路上已经偶然可以见到几队高举平等国护道人画像的齐人游骑——

靠这个当然不可能抓到任何一个平等国教徒。

但齐人今日缉凶,明日搜贼,几次下来,根本也不需要再做别的什么,“绣平府”自然就会变成锦安郡。

梁人自然不服、不忿,但注定无可奈何。

大势倾轧,非是谁能独挽。

这些游骑都是南疆边军出身,能在大裁军之后还留在军伍里的,都是优中选优的好汉。偶遇武安侯车驾后,全都主动地跟在车驾之后,要护送侯爷回返。

进入这锦安郡地界后,未走得数十里地,跟在牛车后的游骑,已经超过了三百人。

姜望倒也不跟他们摆什么高姿态,仍是亲自架着车,时不时跟凑上来问好的骑卒搭两句话。问一问他们现在的待遇,问一问那些退伍的兄弟现在都如何,是否分到了田地。

旧夏的贵族被一扫而空,齐廷对夏地的统治又是以宽仁为主,国内那些个贵族都未能来此盘剥,也就是真个参与齐夏战争的功臣,或多或少划分了一些利益。

而南疆沃土,广有万里!

大齐如日中天的国势,可以给南疆百姓足够的安全感。万里沃土一任分配,足获民心。

如此一圈聊下来,便知苏总督的确做得很不错,大多骑卒都对现状感到满足。少数不满的,也都集中在军额上。但裁军是南疆大策,理不理解都必须执行的。

姜望也只温声解释一些休养生息之理。

时至今日,姜望想起来所有关于齐国的强大印象里,让他感受最为深刻的,仍然是当年初至齐国时,看到普通老百姓都能随意郊游的那一幕。

无凶兽,无邪祟,晴日朗朗。

彼时的那种震撼,让他久久难忘。

若是枫林城还在,他多希望他的家乡父老也能过上这种生活。

治国之术他未学过,什么民强国强的关系他也不是很懂得。但想来老百姓若是都能过得很好,国家也须弱不到哪里去。

正闲话间。

远远有一支近千人的骑军急速飙来,碗口大的马蹄,齐声并进,砸得官道如鼓响。

须臾便近了。

为首者是一个年轻男子,身穿皮甲,背负长弓,得胜钩上,还挂了一杆亮银枪,顾盼之间,很有些人物风流。

其声也清朗,远远便道:“可是大齐武安侯当面?”

一直随行牛车的大齐游骑已经自发前涌,将来者挡在百步之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