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1章 图穷匕见(续)(2/3)

作者:米糕羊
说。

建康朝廷既然自诩延续魏晋正统,那么就必须把收复中原当做最大、最耀眼的牌位,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口号喊不喊,是另一回事。

现在,皇帝在不大幅增加财政负担、百姓负担的情况下,为北伐收复中原做准备,并大张旗鼓喊出来。

谁能在明面上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

关键时刻到了,鄱阳王萧嗣作为宗室,按照事前和李笠的约定,为皇帝发问:

“陛下有意北伐,收复中原,还都洛阳,以二十年为期,进行各项准备,而非急于求成,穷兵黩武。”

“二十年后,陛下步入而立之年,当扫**,于洛阳皇宫,太极殿内,接受周、齐国主叩拜,受海外诸番邦使节朝贺!”

他看向玉阶上端坐的皇帝和太后,见皇帝激动地点点头,随后转身,再次面对文武官员,按李笠建议的“台词”,朗声说道:

“此为陛下之意志,只问,谁赞成,谁反对!!”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长眼的才跳出来说“反对”,皇帝要以二十年为期,为北伐做准备,谁也挑不出刺。

江夏王萧大款心中叹息,作为辅政藩王,率先出列表态:

“微臣愿为陛下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相王带头表态,群臣之中纵然有再多不满,也只能跟进,纷纷出列,向皇帝行礼:“微臣愿为陛下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御座上,萧询见鄱阳王顺利排除非议,让驻跸淮阴一事顺利定下,激动不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毕竟是少年,沉不住气,身形晃动,如坐针毡,太后赶紧握着儿子的手,让儿子冷静下来。

看着群臣之中,李笠的身影,太后不知该高兴还是担心。

毫无疑问,彭城公和鄱阳王的关系不错,所以,今日不用李笠出面,鄱阳王就力排众议,把事情定下来。

那么,去年三月宫变时,但凡鄱阳王起了心思,得彭城公相助,恐怕....

。。。。。。

皇宫,走廊下,入宫探望女儿的黄姈,正和张铤交谈。

张铤作为中书舍人,常伴皇帝身边,所以经常在宫中值守,正好碰到彭城公夫人,便交谈起来。

因为话题有些敏感,所以随从都在远处候着。

“君侯到底在想什么?想做忠臣么?”黄姈觉得李笠最近的表现,越来越奇怪了。

一副要给皇帝女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现。

所以黄姈有些自责,觉得是不是自己之前埋怨李笠没能阻止女儿入宫,导致李笠心有愧疚,要一辈子给女儿、女婿遮风挡雨。

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夫人说笑了,这年头,没人做得了活忠臣。”张铤笑起来,“最好的忠臣,是死了的忠臣,死后极尽哀荣,追赠王爵都可以。”

黄姈沉吟着:“那...”

张铤低声回答:“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说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罢,反正有皇帝这块招牌,行事真的很方便。”

黄姈看着张铤:“君侯莫不是把你也骗了?”

“夫人,君侯必要的时候,连自己都能骗,骗在下,又有何难?”

这话说得有些微妙,黄姈都不知道张铤是说真话还是假话。

“夫人,对于皇帝而言,君侯再怎么忠心,也是外姓,皇后再怎么好,又不是不能换,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要。”

“少帝临朝,岌岌可危,需要漆黑的木炭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待得大权在握,局势稳定,就需要鲜花来装点锦缎,至于黑乎乎的木炭,没烧完的话,就收入库房,免得丢人现眼。”

张铤缓缓说着,黄姈越听越觉得无奈:所以李笠到底在想什么?

“夫人可知,府兵制在两淮试行,意味着什么?”

黄姈当然想得明白:“这是坏了规矩,士族把持着入仕、升迁的途径,而府兵制,等于另辟蹊径,让寒人有些许机会绕过士族把持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