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2章 邺城落(2/3)

作者:浙东匹夫
当年杨修在刘备手下,被李素指挥着执行外交工作,那时拍杨修马屁的人,也不过是奉承他“三十岁前必然位居九卿”。

现在看来,这些奉承算得了什么?人家二十四就九卿了!何须三十!

可惜,朝廷整体都要大厦将倾,他做到九卿了又如何呢?天妒英才啊!

杨修心里很清楚,邺城朝廷每一个人都是有可能投靠曹操的,唯独他们杨家不可以。

杨修的母亲就是袁家的,杨修被打上了袁氏铁杆党羽的烙印,他再屈辱释放善意,也没有用。

而且,杨修当年那套“利于一切边缘地区诸侯,不利于中原腹心之地诸侯”的连横合纵策略,坑的就是曹操、袁术。

当年正是杨修的外交斡旋奏效后,袁绍甩开膀子跟曹操打了一场“新.官渡之战”,逼得曹操认怂表态,当袁绍的小弟,还割地给袁绍。

这一切,在袁家掌权时,是功劳,到曹家掌权时,就是被清算的黑材料。

这一点,既然杨修本人这么门清,审配当然也清楚。

所以审配知道,谁都会背叛袁尚,唯有杨修不行,大家是铁杆战友,一条绳上的蚂蚱。

今天,审配生出了绝望之心,又想把邺城易主时的不必要损失降低,就想到了找杨修来商议。

两人落座之后,审配什么都没说,先跟杨修干了三杯,有点酒意打底之后,他开门见山:

“德祖,邺城没几天了,就算我们死守,也不会有变化。真到了城破巷战,只怕双方至少还要死伤过万士卒,更会给曹操借机屠戮城中百官、河北世家的借口。”

杨修下意识还要说几句场面话,唯恐审配是在诈他:“正南公何出此言?有正南公这样的朝廷股肱、忠义之臣主持城防……”

审配抬手制止了杨修的申辩:“行了,是我变得太快,德祖不愿信我真心,也不能怪你。谁让我这几个月里,杀了那么多人呢。

八月份,九月份的时候,那么多朝廷官员军中将佐想过动摇投敌、献门都被我明察秋毫找出来了。连南部尉苏由的脑袋,如今都还挂在城楼上呢,德祖不信我,该。

不过,今日我确是真心,我与主公,都不可能得免。到时候主公肯放在大将军府放火自殉,免得落入曹贼之手受辱,那是最好。

至于我,德祖拿着我的首级去献给曹操,多保住一些百官便是。否则以曹操之多疑,恐怕城破后会大肆屠戮如今还坚持拥护袁氏的官员,诛锄异己。

这种事情,若非我深知太尉一家是老主公姻亲,忠义坚贞,怎会以此相托?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请德祖勿疑。”

审配的智商还算可以,对邺城城破之后曹操可能的清洗看得很清楚。

而且,这也不算黑曹操,因为历史上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时,也是搞了一次屠杀,毕竟围城太久攻城部队损失也比较惨重,不屠不抢如何宣泄压力安抚部队。

只能说,历史上的曹操,到了后期,大规模对整个州的屠杀已经没有了,也就徐州的时候干过。

但如果是敌对诸侯的政治中心,那还是要屠一下的,一般以一城为限。杀人不是目的,抢东西和灭掉敌人的核心官僚集团才是目的。

比如张邈(雍丘)、吕布(彭城)、袁氏(邺城)的政治中心,都是被曹操屠过的。

审配太清楚曹操的为人,怎能不预做提防?

如今动摇的、拥曹的都已经被他杀了,要是城破后拥袁的再被曹操屠,那岂不是等于拥曹拥袁的全死光了?朝廷还能剩下几个官员?

审配之所以支持袁绍,后来支持袁尚,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审配是河北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言人,是冀州官员士人的希望。

审配自己可以死,但他不能给曹操借口狂杀河北派九品中正制利益集团。

花了很久的时间劝说,审配终于让杨修相信了他是彻底真心的,托付完这些话之后,审配便打算拔出佩剑自刎,让杨修假装是杨家设宴杀了审配、然后开门投降的。

拔剑在手,审配忽然想起一些可笑的事情,情不自禁笑了:

“德祖祖上,乃至这整个弘农杨氏一脉,听说是高祖时抢了项羽一条腿,福泽四百载,余荫至今?

当年项羽末战击杀数百人,气竭无望,以首赠故人吕马童,为赤泉侯分得一腿,共有五人封侯。

不意我区区审配,今日亦有模仿项王的机会,着实惭愧。但愿我的首级尸身,也能护住五家忠义之后。

德祖还是想想名单吧,看看与哪四家合谋杀我献城,曹操必不会为难这些忠义之士。不过人数别太多,太多就被曹操看出破绽了,自古内谋之事,人多必败,曹操也不会信的。”

审配只是随口一说,但别说他看得还挺准,自古内部谋诛权臣这种事情,一般四五家也就是保密工作的极限了,人再多会有人告密的——

历史上董承自称的衣带诏谋曹事件,最后泄露时不也就五六家参与者,可见到了这个规模就开始泄密了。人多就太假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