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零八十三章 孝之争(2/3)

作者:木恒


“浪得虚名,果然小时了了,大未必然。”

“孔文举不当人子,吾辈羞与其为伍也。”

与此同时,太行山中。

某学堂之内。

荀攸找到正在与某个未来大喷子,此时还是个十二岁少年的祢衡谈笑风声的孔融。

“孔兄,外人误解于你,你为什么不发一言解释,偏偏要任由他们辱骂?”荀攸过来说道。

他来找孔融,当然是有目的……对方名气大,将来民择君的时候,这家伙肯定能派上用场。

他明白自己的本事,并不在于掌握军权。

出谋划策他可以,但杀伐果断他做不到。

既然如此,从名望入手,将来未尝不能做一任君主,青史留名。

这可比辅助一个君王强得太多了。

所以他才来劝说孔融,因为他明白,只要孔融说出自己真意,就会迎来逆转。

雪中送炭,才是高明者所为。

这时,小小的祢衡却道:“哼,世人庸碌,除师尊外,唯独孔文举可堪入眼,为何又要向庸人解释?”

荀攸闻言被震了一跳。

这谁家的小孩,出口就一通地图炮……这个词也是从赵师那里学到的。

“说的好,庸俗之人,再解释他也不听,听也听不明白,只留待青史懂我。”孔融含笑说道。

他今年32岁,比祢衡整整大了20岁,却是一看就入眼了。

这就是相性。

大喷子祢衡只服两个人,一个是孔融,一个就是后来的杨修。

现在又多了一个人,就是赵想世。

“好吧,看来我也是庸碌之人,不过我倒明白文举兄真正的主张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这才是孔圣人所说的话。儿子不应该为了所谓孝道就牺牲自己的性命,那才是大不孝。”荀攸叹道。

孔融也喷人,但喷曹操是因为对方想要篡汉。

他的死是内部权力斗争,不是喷人引起的。

所以他听到这话后,顿时生出知己之感。

“正是如此,知我者除师尊、祢生外,竟然还有公达也。”孔融起身,竟然向荀攸拜了一拜。

“不敢当。”荀攸立刻避开。

他当然不能接受。

“前日我听师尊开讲,他随口说过,孔圣人许多话本意都是好的,奈何后人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迎合君上,必然将其曲解利用,牵强附会。千年之后,不知道要惹来多少仇恨加于其身,我身为后裔,当然要负担其清源之责。这才是大孝。”孔融这才说出自己为何说出大逆不道的话。

“原来如此,果然孔文举天下孝子,如此果真不负其名也。”荀攸很是佩服。

要知道孔融说这话可真是没有丝毫好处,如果放到一个看不惯他的君王眼中,就是取死之道。

圣人后裔的庇护,也庇护不得。

因为你不孝,自然就不配得到圣人庇护。

杀了你,也不会引发士人多少的反抗。

荀攸果然是智谋之士,他直接就预言了孔融的结局。

幸好,这一个分支里,孔融不会有那种悲哀的结局了。

荀攸自己想想,他能不能容忍孔融?

恐怕他如果要是一直当君主的话,也是不能容忍的。

因为这家伙名气大,如果一心反对自己,如果掺和到自己的继承人之中,自己也会用这个借口杀了他满门。

如果自己不是一直当君主,只任十年的话……随便他怎么反对去,反正自己干完十年就拉倒了。

还怕人骂吗?

突然间,荀攸顿时明白了赵师的良苦用心啊。

“我明白了,难怪赵师说过要君不能久,久则必生天大的私心,甚至完全忘记仁义之道,只求利。”荀攸突然道。

孔融闻言点头道:“是啊,君要选择贤者,不能持久为之,当今皇上不贤明,应该换之。再从汉室宗亲中选择一名贤明者为之。”

荀攸一愣,接着道:“文举兄,一定要从汉室之中选择?”

“那是当然,如今大汉四百年天下,早就深入人心,汉乃正统。师尊说的话只是理想状态,天下间庸碌者多也,刘家子孙何止百万人?百万中选取一人为君,既能迎合人心,又能治理朝廷,此乃两全其美之法。”孔融坚定道。

呵呵,果然如此。

这家伙是个拥汉派,虽然来听赵师的课,也不以年龄尊长拜对方为师,但也没有全盘接受。

只接受了部分,然后和他已经有的主张融合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