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零九十三章 骑兵袭扰(2/4)

作者:木恒
之中,加以坚守,以两月为限,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一级战备,卢植自然是知道了。

那就是说生产生活降低到最低限度。

依靠以前的粮食、淡水、食盐蔬菜储备过活,放弃小村寨,携带粮食布匹工具等,立刻在村长组织下进入大堡中坚守。

任何人不得拖延。

拖延者,不听从村长命令的,要记下姓名,驱逐出村子,转成流户,收回耕地,赶去下矿井的。

平时宽松是真宽松,你随便过日子,指责吏员也无所谓,但战时要是违背军令,那就是严厉处置。

战争,不是儿戏。

容不得嘻嘻哈哈。

谁要是认为战争之中,还要讲什么包容、和气、乃至mz,那就是扯淡了。

战争就是严厉、高效、严谨、认真。

谁要是玩花的,玩虚的,就等着被砸烂打碎,踩在地上。

现在一级战备下,所有人进入堡垒后,就要开始进行每日基础军事训练。

青壮被抽出来,准备操练。

“先找出叛军的根据地,我们就去攻击他们的根据地,迫使他们与我们决战,而不是我们四处去追击他们。”闻人升接着道。

卢植点点头。

是了,张纯张举,他们作乱,叛军们也是有家属的,粮草辎重,抢来的财宝也是要有地方存放。

他们也有老弱病残的,平时不可能跟着劫掠,而是要安置在某处。

只要进攻他们的根据之地,他们就不得不回去救。

卢植知道的,乌桓人生活的三郡,柳城,就是他们的根据地。

是他们自己兴建的城池。

他们并不是和匈奴那样,完全放牧的。

因为他们被汉朝安置在三郡生活,主要就在三郡为生。

如果跑去别的草原,就要与其他胡人发生冲突。

所以不是最后关头他们是不会随便乱跑的。

“他们三郡乌桓人的主要根据之地,就是柳城。”

“如果我们朝这里进军,他们在外劫掠的士兵,如果不回师去救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士气迅速大跌,人人都会想着回家去救自己的父母亲人。”

“而我们就在他们回师的路上,与他们进行决战。”

卢植再次点点头。

乌桓人毕竟不是以前的大匈奴,他们可回旋空间并不大。

如果抛弃了三郡之地,就是无根之木了。

闻人升可不是随便说说,历史上的公孙瓒一路出击,就是直奔柳城而去。

只是他兵力粮草都不足,被张纯带着乌桓人围困住,最后只有一半人不到突围而走。

后来的曹操征伐乌桓人,也是攻击了柳城。

可见这个地方已经成了乌桓人的统治中心。

闻人升的判断并不是心血来潮。

一是结合真实的情况,而是结合真实历史。

这一招就能打在了敌人的7寸上。

很快士兵们就开始动员起来。

参谋们也在做着自己事。

大家规划着进军路线。

卢植同时见识到了太行山军的强悍。

首先是后勤上的。

他们开发出一种极为可怕的军用干粮。

5公斤重的军用干粮,就能吃一个月左右时间!

这太吓人了。

这意味着不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转运粮食,这就避免了巨大的后勤弱点!

一个士兵完全可以背上10公斤食物,这意味着可以进行两个月的持续作战。

实际上,不需要士兵去背,靠着小车推行就可以了。

卢植自然不明白什么是能量密度,什么是人体所需热量。

比如250克的压缩干粮可以提供士兵1天的热量所需。

1公斤就是4天,5公斤自然就是20天,然后再补充些别的东西,就能放大到30天。

他只知道这种干粮在军事上的巨大价值就行了。

靠着这种军用干粮,闻人升的士兵可以实现无后方作战。

类似于卫青那种千里奔袭,不会有后方向前方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的。

他们携带了数十万匹马,没有粮草了就吃马。

接着就是士兵的体质,士气,装甲,都是顶级的。

卢植简直想象不到该怎么输掉。

只看那些步兵,平时行军时只穿一层轻皮甲,携带一件轻兵,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