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六章 大明柱梁(2/3)

作者:一语不语
该遵照定制不能改变。

现在不过是把事提前。

还把风险交由张延龄来承担,让那些大臣无话可说。

听了张延龄的话,周经心中都会产生一种惭愧。

朱佑樘问道:“周卿家,你觉得建昌伯的建议如何?”

周经恭敬行礼,感慨道:“回陛下,老臣入朝几十年,从未见过建昌伯这般天资卓越之人,以他的能力和担当之心,必定会成为大明朝的柱梁之臣。”

“哈哈!”

朱佑樘本来只是想问问周经对这件事的看法。

谁知周经上来就给张延龄戴了一顶大高帽,这跟平时周经那老成持重不苟言笑也不喜欢恭维人的态度大相径庭。

话从周经口中说出来,比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更有说服力。

张延龄笑而拱手道:“周老过誉,在下才疏学浅,以后还要跟您老多学习。”

周经对张延龄还礼,二人则显得一老一少很有默契。

朱佑樘点点头,满意道:“这件事就先这样,建昌伯你可有信心能在京师中找到购买盐引的商贾?若没有盐商相助,你在支盐和运送方面,怕是会有麻烦。”

张延龄道:“陛下不必担心,臣早就有预案。”

见张延龄如此笃定,朱佑樘也就彻底放心。

朱佑樘起身走到张延龄和周经面前,语重心长道:“朕很希望你们能通力合作,为大明朝做点事情,朕也不希望大明的百姓连口盐都吃不上,若真是如此,那是做皇帝的失职。”

先不论朱佑樘的能力如何,显然他有悲天悯人的心态,也有当皇帝的责任感。

以往他是被文臣所垄断圣听,根本不解外面具体情况,现在他有了更多的渠道和选择。

“臣必当竭尽全力。”张延龄和周经也赶紧表态。

朱佑樘这才满意点点头,同时伸出两只手拍了拍张延龄和周经的肩膀,意思是让二人好好合作。

“对了延龄,你不是说还有件事跟朕说?一并说了。”正事说完,朱佑樘笑着说道。

张延龄这才把怀里的一本书拿出来,当面呈递给朱佑樘。

朱佑樘拿过来看了看,上面全都是文字,看着就头疼。

他好奇问道:“这是何物?”

张延龄认真道:“陛下,此为臣所修撰的一本有关儒学方面的书籍,其中详细论述了修齐治平的理论,还涉及到很多天人的法则……”

张延龄大致给朱佑樘讲述了一下心学的思想。

他话音落,在场的人都用好奇的目光望过去。

这个外戚不但会作诗,居然还想搞学术研究?

连周经都饶有兴致看过来,好像真想跟张延龄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朱佑樘笑道:“朕想起来之前说过,若是你有好的着作,朕会替你扬名,你是想让朕将这本书公之于众是吧?那朕回头就把书送到翰林院去……”

当皇帝的金口玉言,答应替张延龄扬名,就没打算反悔。

张延龄急忙道:“陛下,其实臣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理论未经完善,臣的想法是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名家来进行注解和修缮,以求能让这本书更加完善。”

“啊?”

朱佑樘皱眉。

你写了本书,好像是研究学术的,朕替你扬名便是,还要找人注解完善?

一旁的李荣走过来道:“陛下,周尚书便是个中翘楚。”

朱佑樘摆摆手道:“周尚书并不在翰苑中,平日不研究学问,怎能让他做这种事?建昌伯你的意思是找谁?其实……你可以自己去找。”

张延龄道:“陛下,其实臣想找的人因为守制,如今并不在朝为官,但他门生广布,学术方面也有好的见地,臣才想到了他。”

话到这里,朱佑樘想都没想,笑道:“你说的是詹事府程敏政程学士?”

“正是。”张延龄想找的当然就是程敏政。

他现在也总结出规律。

但凡挂在他名下的学术内容,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又或者是儒家理论,大明朝的文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挑毛病。

即便有皇帝给他扬名也是徒劳。

架不住别人对他的印象先入为主,到时以刻板印象的偏见优先,对他的学术内容也就有了偏见。

何况他的心学所冲击的还是这时代的儒学经典学术程朱理学。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先找个代笔。

正好张延龄想在翰苑体系中拉拢程敏政,程敏政现在于家中守制,算是被朝中文臣杯葛,把学术内容交给程敏政研究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