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六五章 她说她自己签的?(1/3)

作者:肉都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是邓总给燕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后来很多学校也跟着将这段话刷在学校外墙上。

像金艺的外墙也有一行字,将“教育要”去掉,只留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而离潮小学这八个字,则改变更多,只留了“面向未来”四个字。

站在外墙边上,看着这八个字,于东忍不住点了点头。

所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离潮村这样的地方,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距离学生们太远了,倒是这“坚持学习,面向未来”更加适合他们。

身处山村中的他们,坚持读书,是他们改变未来的最好途径。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某间教室里忽然响起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正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歌行》。

读完一遍,接着又开始第二遍。

于东对小学教材不熟悉,不知道这首《长歌行》是几年级学的,不过这首诗难度不低,至少应该是四年级。

他转头对随行其他人说道:“你们在外面等一会儿,我一个人先进去看看。”

保安队长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在离潮小学这边,于东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

于东背着手轻轻地踩着步子走进了学校的院子里,那朗读的声音在院子里面回荡,变得更加响亮,他也听清楚朗读声是从西南角的那间教室里面传出来的。

朝着西南角那间教室,于东径直走了过去。

教室里面大概坐着二三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坐得笔直,卖力朗读着。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个没大多少岁的小姑娘。

可能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有威严,小姑娘将头发束起来,绾在脑袋后面,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

这一身打扮跟小姑娘的年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等到学生读过几遍《长歌行》之后,小姑娘压了压手,学生们慢慢停下朗读,抬头看着他们的老师。

“同学们,《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整首诗歌唱人生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听着讲台上小老师讲解《长歌行》,余数露出了微笑,看得出来,小姑娘对这首诗歌应该也不是特别熟悉。

倒不是说她刚才的解读是错的,只不过她说的那些东西实在太照本宣科了。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离潮小学这些阅读量并不大的小学生来说,小老师刚才说的那些他们肯定听得不明不白,什么托物起兴,什么兴而比。

别说学生们不懂,听得出来,这个小老师自己也应该懂得不多。

她只不过是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毫不分解地,一股脑地输送给学生们。

这种教学方式肯定不好,但是这不能怪这个小老师。

现如今国家缺老师,别说是离潮村这种位于山上,条件非常差的地方,就是有些乡镇里面,条件比这儿好一百倍的小学,也是存在一堆混子老师,师德师品先不说,很多专业知识根本不过关。

上次余量到金陵下面的一个镇子里面的初中听课,一个初三的生物老师竟然连这个世界上还有单峰骆驼都不知道。

那个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大言不惭地告诉学生们,骆驼的双峰,一个储存食物,一个储存水,余量当时就举手问他:那单峰骆驼怎么办?

老师讶然:这世界哪还有单峰骆驼。

上次聊天的时候,余量把这事当做笑谈跟于东说了。

只是这笑谈,却是令人心痛现实。

一个乡镇的初中生物老师尚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更不用说那些乡村学校了。

相对而言,眼前这个小姑娘表现还算是好的了,她只是将她知道的告诉学生们,她不知道的,她也不会肆意发挥。

小姑娘讲的很慢,看起来是在留时间给学生们做笔记。

等到把整首诗的结构和手法说了一遍之后,林兰正要具体给学生们讲一讲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便看到了背着手站在窗外的于东。

当她看到于东的时候,就觉得于东有些面熟,但是她又不记得自己是在哪儿见过。

她应该确实在哪儿见过,这种感觉非常强烈。

是哪个学生的家长么?

不过班里面学生的家长她都认识,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哥哥姐姐,再说了,于东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农村人。

虽然以貌取人不合适,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