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四十四章 自斩一刀(2/3)

作者:于秋陨S
地,却也处在了最中间的位置。倘若将来天下有变,我徐州陷入南北包夹之势,又该如何破局?

是以,朝打算先用数年时间稳固北方,随后便可挥师南下西进,扫清寰宇,一统天下。届时玄德公便可三兴汉室而名垂千古!”

对于这番话,刘备先是皱眉思索了一番,继而却笑道:“子初言重了吧,袁公路与曹孟德固然是乱臣贼子,可幽州刘伯安与某同属宗室,公孙伯圭又是某师兄,应当不会与某交恶。”

林朝笑了:“玄德公,这争霸天下的路上,可没有亲戚和兄弟。”

闻听此言,刘备先是一怔,继而缓缓点了点头。

“即便他刘伯安与公孙伯圭并无反意,但幽州乃是大汉疆土,又岂容他们成为国中之国?”

刘备继续沉默。

这话没法接,真要算起来,如今的徐州是不是国中之国?

可朝廷无力,州府若不自治,又能如何?

忠奸善恶,终究不能单方面评判,最终都要着落在实力层面去较量。

刘备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林朝深入探讨,便开口说道:“即便要平定北疆,子初你也不一定非要辞官。某完全可以请朝廷下一道诏令,使你堂堂正正入主幽州。”

“这便涉及到了第二个原因。”

“什么原因?”

“玄德公最近可有读书?”

林朝没有回答刘备,反而问出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这……”

提到此事,刘备不禁老脸一红。

此前初入徐州之时,林朝就劝他多读书。

可这种枯燥的事情,哪有吃席和玩耍来的痛快,再加上林朝和内府已经把所有人干得差不多了,导致刘备整天游手好闲,自然没养成看书的习惯。

“军中多务,某平日里甚是繁忙,自然没时间……子初,咱们说正事好吗。”

见刘备支支吾吾的,林朝也不揪着此事不放,而是继续说道:“那玄德公可曾闻魏冉、霍光之旧事?”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的大臣,宣太后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同是也是杀神白起的伯乐。

秦昭襄王继位时年幼,由宣太后临朝称制,代为主政,魏冉也由此掌控秦国大权近二十载。

确切地说,魏冉对秦国是有贡献的,功劳也不小。

可当最后他功成名就之时,个人的私欲却挡在了国家利益的前面,最终落得个黯然收场。

至于霍光,则是千古名将霍去病的弟弟,汉武帝的托孤之臣,西汉的四朝元老,对国家有着卓越的贡献。

可即便如此,当他功高震主之时,难免引来了天子的忌惮。

生前固然风光无两,可他死后,家族却被告发谋反,从而被汉宣帝连根拔起。

林朝说的这两个人,前者刘备未必知道,但后者他绝对耳熟能详,只是依旧不解其意。

“子初此言何意……”

这时,林朝却抬起头看着刘备,目光清澈见底,口中说道:“玄德公,朝手中之权……有些过了。”

闻言,刘备脑中‘嗡’得一声巨响,顿时明白了林朝的意思。

子初这是自比霍光,生怕有功高震主之忧,所以才想急流勇退!

刘备连忙解释道:“子初,你我相交多年,某的为人你自然该清楚。你能有今日手中之权,乃是你浴血拼杀所得……”

说着刘备竟站了起来,单手高举,神情肃穆道:“某在此对天起誓,有生之年,绝不负你林氏!”

林朝开口道:“玄德公言过了,朝非是猜忌玄德公为人,不然也不会将此言宣之于口。”

“那你为何……”刘备不解道。

林朝摊手笑道:“玄德公,有句话朝不知当不当讲。”

“莫啰嗦,但说无妨。”

“玄德公以为,我徐州群臣征战沙场,所图为何?”

刘备满脸理所当然道:“自然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那不就得了。”林朝摊手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玄德公方才所言,归根结底不过是个‘利’字。

功业是利,财货是利,青史留名亦是利。

世间有志者甚多,然相知者无几,似朝与玄德公这般心意相通者,更是少之又少。

玄德公试想,如今我徐州群臣中,大多乃朝一手提拔。如今这群人虽建功立业,却也聚合成了一个庞大的团体。

玄德公与朝在一日,他们自然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可等到玄德公与朝皆已作古之时,这个庞大的团体该由谁来制衡?

若不加以控制,这些人便如之前的世家一般,难免尾大不掉。更甚者便会如同门阀裹挟朝廷一般,将玄德公您亲手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玄德公若不信,不妨想想桓、灵之旧事,前车之鉴不远矣!”

林朝的这番话,可谓将此次辞官的缘由讲得很清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