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来的毫无预兆,不对,应该是预兆被千歌忽略了!千歌无力回天,接了圣旨后就闷在书房里,午饭也没有吃,府里的下人心照不宣地没去打扰。[][].[][].[]下午,清儿端着茶和点心进书房时见到的便是千歌趴在书桌上,皱着眉死死地盯着被撂在一边的圣旨的情景。
无声地叹了口气,清儿把茶点放好,特地倒了杯清茶,轻声道:“王爷,请用茶。”
“嗯。”
有气无力的回应从千歌鼻腔中发出,清儿静静地站在一边,也不话。
又过了好一阵,茶壶的壶嘴不再冒气,茶杯里的茶水也早已凉透,千歌却仍旧保持着清儿刚进来的姿势,不一样的恐怕只有皱眉的程度。
“王爷,用点点心吧。”清儿顿了顿,开口道,“晚膳即将备好,一会儿王爷去用膳吧。”
“清儿,你先退下。”
千歌烦闷不已,只想自己静一静,想想对策,但是似乎除了抗旨竟然没有别的选择了?
她可以抗旨逃婚,最后被抓的时候再掏出免死金牌,母皇估计最多将她降为平民百姓,可是这样不仅伤到丁叮的名声,而且有损一个皇帝的威严,更是伤了一个母亲的心!
她可以怂恿丁叮逃婚,用免死金牌保住他的命。但是君臣有别,和自己不同,丁叮一家可没有皇室血脉这层光环笼罩着,臣子之子抗旨不遵,除了毁了自己,同时可能整个家族都会被牵连!
她可以和丁叮形婚,然后以某种借口丁叮假死,换个身份继续活着,或者狸猫换太子,将丁叮秘密送走。只是那样即使以后她有机会和闻渊修成正果,闻渊终究不是她的原配,她不想委屈他,更不想亏待他!
千歌越想越心惊,越想越焦虑,每条路都被封死了,这可怎么办?
办法是人想的,不要着急,不能着急,她一定想得到万全之策的……
“王爷……”
“退下!”
千歌厉声,清儿顿时噤声,快步退出。
亥时已过,油灯也昏暗许多,千歌还是那样的动作,只是不再盯着圣旨,而是盯着圣旨旁边的油灯,自欺欺人地想着烧掉圣旨一切就没发生过的可能性。
门口突然传来吱呀的开门声,千歌头也不抬,“下去休息吧。”
听到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千歌皱了皱眉,抬起头正欲斥责,见到来人后隐含的怒气完全被诧异替代,“你怎么在这儿?”
“今天我家来圣旨了!”
一身黑衣的丁叮径直走到一边坐下,表面答非所问,实则表明一切。“我哥这是我在一旁看戏的报应!”
千歌瞥了眼丁叮,难以置信地指道:“我都快要急疯了你这么淡定是什么节奏?!”
丁叮立刻瘪起嘴:“你以为我不着急啊!我要是不着急我就不会今晚夜访怡王府了!话为什么会突然换成我啊?宫侍宣读圣旨的时候我都吓呆了!”
千歌也苦下脸来,她怎么知道?!太突然了完全没有准备。
“当务之急是找好对策!”
两人大眼瞪大眼地商量了好一阵,无果。丁叮不由仰天长啸道:“丁宁!为什么不是你!!”
“丁宁,为什么不是你……”千歌低着头跟着念了一句,眼睛一亮,忽然抬起头,“诶?!对!为什么不是丁宁!”
丁叮被千歌这副模样吓了一跳,“你没事吧?”难道她已经急傻了不成?
“你,你被赐婚给我的事太后祖父事先知道么?”
千歌嘴角扬起,焦急已经烟消云散,靠在椅背上,慵懒地如同一只猫。
“应该不知道,不然我也不会毫不知晓!”
“也就是太后祖父是不知道这件事的,若是他对婚事反对的话……”
丁叮紧接下去,语气兴奋:“那这事就有五成的可能性成不了!”
俗话百善孝为先,皇帝的权威固然要紧,可是皇上是太后一手抚育的,未与太后商定便定下一国王爷的亲事,若是被百姓知道了恐怕是个反面典型!且大金国开国之初就有格外重视孝道的规矩,这场赐婚恐怕在太后那里就有膈应,她如果能好好利用的话,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丁叮,你告诉我,丁宁在太后那里话的分量有多少?”
丁叮微皱着眉想了想,肯定回道:“估计有太后亲孙子的分量!”
这话毫不夸张,算起来更像是保底的估计。太后自从皇上登基之后就安居后/宫不问世事,而丁宁在幼年时误闯太后住处却深得太后欢喜,从此就时常进宫陪伴着,有时甚至数月住在宫里。
太后深知自己要是再管理**之事恐怕诸多不便,然而隐居之后不免孤独,丁宁的存在正好弥补了他所渴求的纯粹的天伦之乐。长年累月下来,随着丁宁长大,太后当然将丁宁的婚事看得如同自己亲孙子一般重要。
“这么重?那就好办了!”
千歌更加高兴,这样的话直接让丁宁在太后面前几句不就好了?然而刚想到这一出却又犯了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