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松不在家的这一天,村人来带走的辣片足有一千二百斤,游桥夫妻俩是昨天中午,也就是游松去京城那天回来的,一家人把他们带来的断字的,不着急。”
游母白了儿子一眼,却没多说什么,显然,如今家中越发好过,能让二儿子娶个更好的媳妇,她是很乐意的。
但游大嫂听到这话,却是看了游桥一眼,担心他有钱心大,想弄个小妾之类的。
游桥没想过这个,也没注意到媳妇的目光,这时大门外传来隐约的喊声,他起身到外面。
院子里就听得更清晰,游桥向屋里道:“是你娘家兄弟来了,这么冷的天,你去煮些姜汤。”
说着,他去打开大门。
刘小弟和刘大哥一人挑着两个把扁担都压弯的担子进来。
游大嫂出来看到这一幕,心疼得眼眶立刻红了,道:“这么冷的天,你们怎么这时候来了?在村里借个牛车也行啊。”
刘大哥问把担子放哪儿,才回道:“这不是做好了一千斤,担心你们这边着急用,就赶紧送来了。”
游大嫂过去帮小弟歇下担子,摸了摸他肩膀上被压平的那块儿棉,说道:“以后都让大桥去取,你们别这么跑了。”
游父游母也出来,把他们往屋里让。
游大嫂抹抹眼睛,走去厨房,没一会儿游桥进来,说道:“要不这样吧,咱俩现在也攒了不少钱,先借给你大哥两贯,让他们买辆牛车。”
家里只会越来越忙,游桥觉得自己不大能走得开每天去刘家拿豆皮。
游大嫂道:“行,只是别让娘知道。”
游桥点头,“这还用说吗?我来烧火,你把你大哥小弟都叫过来,再顺道回咱屋把钱拿过来。”
刘大哥刘小弟在厨房还没坐多大会儿,就见自家妹妹姐姐抱着一块沉甸甸的旧红布进来。
打开一瞧,里面是两贯钱。
刘大哥一下子站起来,问道:“冬妮,你这是干啥?”
游大嫂道:“借你们的,大哥,等你们把钱挣回来,尽快还我,我们攒这些钱也不容易。”
刘大哥不拿,“我们不能要,已经得你家拉拔了。”
说着眼神还往游桥那边示意。
游大嫂道:“拿着吧,还是大桥让借给你们的。”随即问刘远志,“小弟,你昨天拿回去的那一瓮辣片可卖完了?”
刘远志笑道:“二姐,你家做的这个辣片特别受欢迎,我自己卖着的时候都忍不住吃了好几片,一大瓮,我绕了两个村子就卖完了。”
“这是那瓮辣片钱”,从怀里掏出沉甸甸的一包铜钱,,是他来前就数好的,“二姐,大哥也想拿两瓮去卖。”
游大嫂把钱接过来,对刘大哥道:“大哥,你也要注意身体。”
“让咱家阿满去卖”,刘大哥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就是能不能和小弟一样,先拿货再给钱。”
都是亲戚,不用问游大嫂,游父游母那边也会同意。
刘家兄弟一人喝一碗热汤,趁着间隙,游母带着儿媳妇把烹好的辣油拌上豆皮,然后压装到瓮里,称过斤数后,不够八十斤便再装,最后这些都是多出一二斤的。
游母对刘大哥说的是:“咱家也不太好过,不能多帮你们,可这一二斤的辣片还是能给得起的。”
这话让刘大哥和刘小弟都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冬妮刚才借给的两贯钱烧手。
游松从小就会看眼色,这一下子就明白,自家老娘是知道刚才大嫂拿钱去厨房了,这话是在点刘家兄弟:别占便宜每个够。
但他开始做生意后,学会的第一条便是和气生财,忙转移话题道:“大哥,小弟,你们等等,我去山上赶车送送你们。”
没等刘大哥拒绝,他人就跑出大门外。
游母直在心里骂这臭小子,溪田好长时间不回家一趟,这不是耽误正事儿吗?
其实游蕊和宿岩都还没睡,游蕊画了轮床、轮椅,正让宿岩帮她提建议。
游松刚到大门外,家里的小黑、小灰就给通报了。
“都还没睡啊”,游松说道,“大嫂家的兄弟挑着担子送了豆皮来,我赶驴车送他们回去。”
游蕊便想起一件事儿,说道:“二哥,你跟大嫂她哥说一下,可以用底部刻简单纹路的板子压豆皮,还有,他们家的豆皮已经压出足够的水分,不用再特别烘烤了。”
游松答应着,走到后院,牵了驴车过来,对宿岩道:“这驴现在家里喂着,你走的时候去家里赶。”
“行”,宿岩点头,随即把大门拴上。
这时候,刚才从窝里出来的大白也转身回去。
小白却很精神,一直跟在游蕊脚后,跟到了屋里。
---
天亮的时候游老太太就醒了,她穿好衣服,把接生需要用到的剪刀和一些止血药粉都包好,再用一个干净的蓝花棉布包起来。
不多会儿,外面传来游梁媳妇的声音,小心翼翼的,“奶奶,您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