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自古女子也多情

作者:夏威夷
第22章 自古女子也多情(本章免费)

谈恋爱,对我来说,还是没有经验。虽然以前和小朱在学校有过一段感情,象“我喜欢你,我爱你”之类的话,在我的字典里没有。我一直把女孩看着是极不可攀的圣灵。我在没有去省城读书之前,想也没有想过要去找一个城市里的女孩做朋友。针对我家的条件,能够找到女孩做朋友或讨一个女人回来就是奢侈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女孩也不象现在一样开放,特别是农村,要是你和一个女孩走在一起,全村人马上知道。而且在后面指指点点,甚至有的还跑到女方家说男方家的坏话。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而没有成功的。

我清楚地记得,一次下雨我遮了一把洋伞(以前遮的都是很笨重的那种布伞),只要碰到我的人都回头看着我,那是家的儿子。

可是,又有一件事和以上相反。我们这里(指我们一个县的范围)80年之前,夏天,人们收工回来吃过饭,洗过澡,走在路上也好,或在土场上乘凉也好,女人都不穿上衣,只穿一条短裤,包括没有结婚的女孩也是如此。有些刚发育的小姑娘,那两个不大的小胸像两个小酒杯露在外面,毫不忌讳别人去看,如今我也清晰地记得。夏天在田里劳动的时候,男人常常是一丝不挂。甚至有些年长的,中午回来一直到村庄后才穿条短裤。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的知识青年中有半数是女性,开始她们看到后真是羞得不敢下地,后来才慢慢习惯成了自然。想到那时,好色的人是大饱了眼福。我还清楚地记得,比我大上几岁的一个爱开玩笑的青年,经常地把姑娘们的抓在手里捏捏,开玩笑地挖苦她们说,象个烂糖柿。到我回乡教书后,已经有所变化了,年轻的女人一般穿衣服,甚至还穿衬衫或文胸之类了。

我和丽的进展很顺利,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她的父母和她的哥哥嫂子都很满意,她妹妹凤更是喜欢我去她家。因为我经常给她讲故事,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问我而不问她姐姐,她说姐姐经常骂她。丽的家庭条件中等,父亲人很老实,她哥哥不是亲生的,是从小就抱养人家的。那时她母亲没有生小孩,结果后来一连却生了两个。哥嫂一家人都很和睦地住在另外一处生活。我也曾经住过她家,本来就不宽敞的屋子很是拥挤。她父母很乐意我到他们家去,去后丽的母亲总是买些好吃的菜回来。那年的元旦我们确定了关系,并按照当地的习俗定了亲,聘礼是人民币200元和两斤毛线。

我和丽确定关系后,有时丽也住我家,一次村里放露天电影,晚了她就不回去了,我们家也是拥挤的,她只能和我的父母亲睡一张床。

我们单独在一起也只是说说话,谈论些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思想里毫没有拥抱或亲嘴的念头,最多是没有人在的时候拉拉手。有时丽却比我要大方,我想也许她是城市里长大的缘故吧!

我很幸运我生长在这个时代,至少还捞到个开放的尾巴。从我小时候有记忆起,和现在真是天壤之别。我记得我十一岁就和父亲下地干活,那时候每天得到的工分是0.25分(一角钱一工分),就是每天的收入是2.5分钱。我不知道在坐的有没有和年龄相仿,如果有他们会有体会的。当时在生产队劳动,大家谈论的话题,除了性还是性,后来我才知道现在也是如此,这是千百年来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生产队有个叫寿的人,他能识几个字,一般的书也能看懂,嘴也很会说,我们当时有几个年龄不大的青年就喜欢和他一起干活,他说的《风筝记》如今30多年过去,我还是记忆犹新。

我老家是个不算偏远的地方,但文化却是很独特的,我们这里说的方言,全国没有人能听懂,是属于吴语系,据说,现还在申请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风筝记》,多少代人传下来,老年人大多会唱,它是以民间诗歌的形式而流传,还有谱线。上下两种调(3,56535656---,535351612352-)

歌词我大都忘记了,以后我会想办法收集,再把它记录下来。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穷书生放风筝,不慎风筝断线,落到一富家大院,书生翻过围墙去拾风筝,正被富家十八岁小姐看到,当时有钱人家的女子是足不出户。小姐看到书生,就和他聊将起来,穷书生也讨不起老婆,正好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双方都一见钟情。这一天,小姐就把书生留在绣楼上,一直到第二天天明才让书生回去。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唱的.....

郎抱女抱腰,两人快乐真逍遥.....哪个公鸡叫得早,明天一早就开刀......小姐送秀才出门的时候要经过十道门,还唱了十二双圩(yu)篮(地方方言都很押韵的)

可见封建社会女子对爱情的ke望是那么深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圩蓝”两个字作主要唱词,“圩蓝”在我们这里是一种用具,筑圩挑土用的。“咯”在我们这里的意思是“要不要”。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我的同桌一点都不可爱 三国幼麟传 田园人家的幸福 重生嫡女之荣华夫贵 数风流人物 华裳 狼情肆意 来谈个恋爱呗 全球神祗之数码神 情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