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会盟没有通知卫成公,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晋国刚刚打败了卫国,卫成公都已经出奔到襄牛之地了,难道晋文公还能派人将卫成公接来参加诸侯会盟?说是要卫国复国,那也是之后的事情。<>
可是卫成公不这样认为,卫成公觉得这就代表了晋文公对自己的嫌恶之情。
他肯定还是在记恨自己。
卫成公为了这件事情左思右想,都快把自己逼疯了。
他找到宁俞,宁俞为他出了个主意,您这功夫都已经出奔了,还管那么多干嘛?既然您心里明白晋文公不待见您,眼看着人家都做了诸侯霸主了,您就干脆让位给叔武。让元晅辅佐叔武,这叔武本来就是实诚人,他当国主和您做卫侯那都一样一样的!保不齐晋文公见叔武做了国主,一高兴就让我们卫国参加会盟了,然后我们再筹划您复位的事情。
卫成公听了宁俞的建议就一个感觉:心如刀割!
让自己让出王位?
试问天下诸侯谁能让出王位不心痛?
出奔是出奔,那是迫不得已,而且这不是还想着将来回国吗?好好的我就把卫侯之位让出去了?
可是卫成公心痛之余还是决定就这么办。
为什么?
实在是害怕晋文公。害怕晋文公这么有本事的人如果就是不肯原谅自己,不但将来卫国被夷为平地,自己小命也难保!
于是卫成公派孙炎领命往楚丘去。
既然要出奔,那也得选好了地点。卫成公询问宁俞,你说我这出奔往哪儿去好呢?卫成公说不行我们还去楚国?
宁俞都疯了,您之前都已经和楚国决绝的划清界限了,这时候再送上门去害怕人家不收拾您呢?不如我们去陈国,陈国据说现在已经臣服于晋国,我们去陈国,也为将来和晋国搞好关系铺平道路。
卫成公却当即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当时和楚国分手那都是晋文公逼的,楚成王一定会原谅他。而晋国和楚国争霸,到底谁胜谁负还很难说。现在既然已经拍孙炎去了楚丘,和晋文公搞好关系,那不如我们就去楚国,这样两边都不得罪,将来谁当霸主我们跟谁走。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蛇鼠两端。
楚成王都已经全面战略收缩了,卫成公还对楚国这么有信心呢?何况两国交战,最恨得就是墙头草,两面倒。要做骑墙派,那是需要智慧的胆量的。貌似这两点卫成公都不具备。
卫成公坚持自己的见解,一行人来到楚国。果然楚国人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追赶,这下子卫成公吓得魂飞魄散,这楚国是我们的盟友,为什么对我们如此无礼呢?
楚国是你们的盟友,可是你们已经背叛了楚国。
卫成公无奈只得听从宁俞的见解,来到陈国。
再说孙炎找到叔武说明卫成公准备退位的想法,叔武却断然拒绝了。叔武认为,自己可以摄政,但是绝对不会窃国。当下叔武和元晅同赴会盟,并且请孙炎转告卫成公自己的打算,而且说明见到晋文公,自己一定会为兄长卫成公求和的。
元晅暗中问叔武道,“主公性本多疑,不让亲人跟随孙炎前往,恐怕难以消除主公的疑虑。”
于是元晅派儿子元角和孙炎一起前往觐见卫成公。
这可是没地方说理去,叔武和元晅是为了卫成公复国而努力,还得送上元晅的亲生儿子做人质,以避免卫成公的怀疑。就这一条,卫成公的性格也不适合做君主。
人家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卫成公是我用你,但是我还怀疑你。
果然公子颛犬就劝告元晅,这主公已经主动提出让国了,你为什么不能把这件事情张扬出去,就扶立叔武呢?这样晋国必定会很欢喜,而卫国将成为叔武和你两个人的。
的确,在历史的分界线上,某人的某种选择会造成人生的变化,更会成为历史走向的拐点。
现在,元晅面临着这种抉择。
可是元晅和叔武一样非常善良,他告诉公子颛犬,叔武都不敢不认自己的兄长,难道元晅就能够眼里没有自己的国君吗?这次元晅和叔武一定会为了主公复国而付出一切代价。
话说到这份儿上,公子颛犬明白了,这元晅和叔武是一样一样的实在,俩人都不可能背叛卫成公。
但是颛犬心里又害怕起来。
万一有一天自己建议叔武自立的话传到了卫成公的耳朵里,自己会有什么结果?
所谓恶人先告状,颛犬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居然自己亲自跑到陈国,找到卫成公,告诉他说叔武已经准备自己登基为卫侯了。
卫成公也糊涂了,这元晅刚说要拥戴寡人,转脸就拥戴叔武了?卫成公询问孙炎到底事情真相如何?孙炎说那招来元角一问便知。于是卫成公召见元角,问他父亲元晅到底是何居心?
元角当然实话实说,父亲元晅只有一决定,那就是和叔武共同拥戴卫成公复国。
宁俞在旁也劝解道,“元晅如果对您有二心,怎么会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角前来侍奉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