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但是有时候这句话也不一定对,因为秤砣虽小压千斤。<>意见表达还得看是谁提出的,什么环境。比如在楚国和晋国的尴尬对峙中,虞邱和孙叔敖这样顶尖人物的意见在楚成王心里重若千斤,所以楚成王能够力排众议,坚定撤退。
入夜,伍参在楚成王大帐外徘徊甚久。
就算自己的建议被令尹孙叔敖和元帅虞邱否定,伍参还是坚信自己的意见对于楚军是最好的选择。
终于,伍参求见楚成王,无论如何,他要为楚国争取走出怪圈而努力。
楚成王见到伍参并不惊讶,今天的会议中,伍参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确的。可是伍参一见到楚成王就开门见山的问道,“主公准备放弃郑国吗?放弃我们浴血奋战多日、牺牲无数将士性命打下来的郑国?”
这问句如此犀利,楚成王不由得凝重起来,他正色回答道,“寡人不会放弃郑国,就是因为和晋军一战未必获胜才下令撤退的。”
伍参激动的再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果楚军这次撤退,那么晋军来到郑国,正好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那时候郑国还不是会回到晋国麾下?那我们楚国白白扮了恶人,反而成就了晋国!
楚成王也为难了,他不是不知道晋国这次来,就算不战也能卖老大一个人情。这都要怪该死的郑国,墙头草不是这么当的,谁来你跟着谁跑啊!可是楚成王担心一旦和晋国进入大规模会战,楚国已经输不起了。
城濮之战已经和钉子一样将楚国钉在了失败者的位置上,假如再失败一次,楚国将再也没有和晋国争雄的勇气和机会。
如果,没有如果。
因为我们楚国输不起!
可是伍参坚持为楚成王分析晋军统帅,他认为荀林父虽然名义上是晋军统帅,但是他还没能在晋军中建立自己的威望;而副将先谷是晋国著名的官二代,先谷是先轸的孙子、先且居的儿子,素来刚愎自用。他做副将,只怕主将不会舒服。其他晋军之内赵氏、栾氏之将,那都是家族利益的代表,他们的家族都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所以荀林父大将军,一个命令传下去,还不知道离开大帐能走多远呢!
如此复杂的人事架构,晋军从领导阶层就已经犬牙交错,如何能打胜仗?
楚成王的表情在逐渐变化,他知道晋军实力非凡,但是他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友上传 )看来伍参所言不虚,仔细分析研究,晋军也不是不可战胜之师。
伍参最后说明一点,晋军派出的是大将荀林父,您作为一国之主如果回避晋军,那日后别人会怎么看待您?周天子将怎么看待您?诸侯将怎么看待您?一国之主回避一个将军,您还怎么在天下混呐!
这句话可真捅到楚成王肺管子上了。计算机就怕没电源,没了电您再强大的功能也只能奄奄一息。要征服天下的人,可以被打败,但是不能让人耻笑。好比唐僧被妖魔抓走,即便知道也许是被吃了,孙悟空也不能哭,这一哭便泄了气。
楚成王丢不起这人。
楚成王当即命人通报令尹孙叔敖,楚军开拔至管城,等待晋军,以备一战!
再说晋国得知楚成王亲自率领楚军讨伐郑国的消息,也组织了高规格反侵略军队,中军元帅荀林父,副将先谷;上军元帅士会,副将郤克;下军元帅赵朔,副将栾书。其他还有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上军大夫巩朔、韩穿,下军大夫荀首、赵同,司马韩厥,部将魏錡、赵旃、荀罃、逢伯、鲍癸等将军。
果然被伍参说中了,人多未必势重,将多反而分心。
这样庞大的将领,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统帅只能是一盘散沙。可惜荀林父正是这样的领导。
晋军兵车六百乘,夏天六月从绛城出发,等到了黄河口,晋军已经知道郑国降楚,楚军撤退的消息了。
消防车是来救火的,火都灭了,东西都烧光了,消防队何去何从?
荀林父召开军中会议,商议对策。
士会发表意见,我们晋军出军是为了救援郑国,现在郑国都已经投降了楚国,楚军都撤退了,咱们白留在这里有什么用?就算攻打楚国也师出无名,不如撤退。
荀林父同意了士会的意见,准备撤兵。可是忽然有人高声反对,我们晋国能够为诸侯霸主,就是因为能够扶危济困。现在看着郑国有危难我们反而不管,岂不是眼看着人心散落?不如攻打楚国,那时候郑国一定还是回到我们晋国这边。如果就此撤兵,郑国以后就是我们的敌人了。
荀林父仔细一看,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小将先谷。荀林父暗想年轻人到底思虑不周全,他劝先谷别冲动,楚成王率领楚军精锐出动,如果不能战胜,晋军岂不是白白失误?
没想到先谷一听这话立马脸红脖子粗的叫骂,难道我们晋国都是胆小鬼吗?楚成王有什么好怕的,没在沙场较量一番,我们就是不服!
荀林父根本没反应过来,这先谷怎么这么火气大?敢情是个火药捻子,一点就着?
先谷也不和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