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孟的表演活灵活现,在场的人怀念令尹孙叔敖,无不失声泪下。楚成王命令即刻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孙安。
孙安来了,他恭恭敬敬,举止有礼,虽然他布衣草鞋。
是的,令尹孙叔敖的儿子穿的和贫民一样一样的。
楚成王一阵心酸,不由得直接问道,“孙安,你家里真就贫困到如此地步了吗?”
不是真穷困如此,难道是作秀表演?
孙安微微一笑,并未回答。
优孟从旁说道,“令尹大人清廉至此。”
这是真心话,哪个贪官不想着让自己子女过的好一些呢?
除非不是亲爹。
楚庄王一看这时候单凭语言是绝对不能表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了,他也知道孙安听父亲孙叔敖的安排不会做官,那就干脆封个万户侯吧!
孙安还是坚决推辞。
自己的父亲曾经是楚国令尹,可是从来没有收受贿赂和不应得的好处,自己寸功未建,无功不受禄。
楚成王一看这扶贫还被拒绝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楚成王再一次表示了自己的心意,小孙啊,寡人对你父亲的一片心意你明白吗?有寡人在,怎么会看着你受苦呢?
孙安最后说如果您非要对我父亲的功劳进行封赏,那您就封寝邱为我的封地吧!
这话再一次让楚成王吃惊了,谁都知道要个好地方做封邑,寝邱贫瘠的出了名,要寝邱?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孙安说这是父亲的临终遗嘱,自己也不敢违背。楚成王见自己执意如此,也只能同意了。
因为寝邱太贫瘠了,所以根本没有人和孙安争夺,这块地成为孙氏世世代代具有的封地。这是孙叔敖眼光过人之处,不求富饶过人,但求世代拥有。
孙叔敖去世的消息传了出去,荀林父觉得楚国在这个当口一定不会出兵,于是建议讨伐郑国。
哼,你们靠山家里有丧事,看这次谁来帮你们?
晋军重返郑国,大肆掳掠。
果然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晋军各位将领也斗志昂扬,建议荀林父不如包围郑国都城!
荀林父都要笑了,难道还真以为自己是楚军的对手?当然作为统帅他肯定了同志们的战斗热情,但是也客观的分析了当前形势,说明我们如果不依不饶的,那不是逼着楚国出军吗?
能够趁着楚军不能楚军紧逼郑国,说明荀林父已经承认了晋**事实力不如楚国这一事实。既然心里有这样认识,那就不可能做傻事。
晋军退兵了,可是郑襄公真是害怕了,于是派弟弟公子张替换做人质的公子去疾,一起商议国政。
楚庄王到底大方,楚庄王认为郑国如果真能够讲究信义,何必非要留一个人质呢?
如果郑国背叛了楚国,再一次的,难道杀了公子去疾就能改变这一局面吗?
楚庄王让公子张和公子去疾一起返回郑国。
楚国的最大敌人是晋国,这点毋庸置疑。为了制定对晋国的作战方案,楚成王召开最高工作会议。
公子侧认为,要想支柱晋国,不一定要和晋国正面冲突,比如我们可以打击晋国铁杆盟友——宋国。只要我们攻打宋国,那时候晋国还有余力紧盯着郑国不放吗?
这个计划一出来虽然博得了一些大臣的同意,但是楚成王觉得也有些为难。宋国虽然和晋国很好,很铁,可是楚国先君曾经把宋君当作人质,百般羞辱;而且厥貉集会,宋君亲受服役,如今公子鲍即位十八年,我们楚国能有什么借口攻打宋国呢?
楚成王为难的是,一个弱小服从自己的对手,用什么借口攻打他?因为他是敌人的朋友?
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特别是在国家利益面前。
公子婴齐马上提出了找茬的理由。既然国家利益至上,我们现在决定通过攻打宋国牵制晋国,那就别犹豫,要打仗借口有的是。我们的盟友齐国多次派使者来楚国,我们还没派使者去过齐国答谢。如今且派一使者前往齐国,并且故意路过宋国。如果宋国能够恭恭敬敬,那他就一定能够答应和我们楚国结盟。假如宋国有一点不恭敬,那岂不是送给我们一个攻打他们的理由?
楚成王觉得公子婴齐说的对,如今我们楚国财大气粗,实力雄厚,找个打仗的理由还难吗?
楚成王让公子婴齐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公子婴齐说申无畏曾经参加过厥貉之会,他和各国君侯都熟悉,可以作为楚国使臣走这一遭。
楚成王命令申无畏出使齐国,申无畏觐见楚成王,说这出使必须有过路文书啊!
楚成王一听,这意思是你不想去齐国了?
申无畏老实说道,“此去齐国,必定会路过宋国。而在厥貉之会上,臣曾经由于宋侯不听命令,奉命鞭打宋侯御者。如果没有过路文书,那宋侯一定会杀臣报复。”
楚成王说那有何难?给你改个名,你就叫申舟,不是申无畏了!
申无畏坚持说,名字改了可以面容不改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