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足为了拉拢齐国,亲自准备礼品出使,希望能使齐国成为郑昭公的坚强友上传 )可惜祭足此行犯了与卫惠公一样的错误,国内不平,如此出行恰好给国内反对派留出了发展空间。
死心塌地反对郑昭公的没有别人,正是高渠弥。高渠弥早就想寻找机会除掉郑昭公,以免将来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祭足的出行,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武将高渠弥行动直接有效。先派人秘密将公子亹接到家里,然后趁郑昭公举行蒸祭的时候,派死士埋伏在半路途中,直接将郑昭公杀死。高渠弥当然不能对外宣称是自己杀死了郑昭公,托言郑昭公是为强盗所杀。
如果真是强盗,那这强盗可太不开眼了,非得去谋杀堂堂郑国之主,是日子过得太滋润了吗?
紧接着高渠弥趁祭足尚未返回郑国,奉公子亹为郑国之主,命人召回祭足,与高渠弥共同掌权。这当然是为了安慰祭足,以免再生变故。公子亹是由高渠弥力挺当上郑侯的,如果非要将国政一同托付给祭足,那也是看在祭足在郑国实力雄厚的份儿上。日后如何,还未可知。
可怜郑昭公自从返国,不到三年便为高渠弥所害。按说,郑昭公早在还是世子的时候便知道高渠弥其人贪狠,应该这次返国之后早早除去为上。
为什么郑昭公返国之后反而无所作为?
恐怕与他在卫国逃难的经历有关。
曾经的雄心壮志,在一次政变中被击打的粉碎。命运的不可捉摸,让他明白了,这些都是早晚会失去的事情。而与父亲郑庄公相比,郑昭公少了一些幼年磨难,也就没那么多谋略与信心。所以这次返国之后,郑昭公反而勘破事实,不问国政,一切由祭足做主。当祭足的思虑出现了漏洞,失败也就如影随形。
再说祭足在齐国这次出使非常顺利,毕竟郑昭公曾经帮助齐国击退北戎,所以齐国上下对于郑昭公还是很有好感。齐襄公这边正准备与祭足商议报聘,忽然传来郑昭公被弑的消息。齐僖公大怒,心想果然如同父亲齐僖公所言,在你们郑国当国君太不容易了。第一次你们给人家郑昭公赶到了卫国,第二次干脆给人家杀了。有你们这么欺负人的吗?齐僖公一怒之下就想兴兵讨伐郑国,可是又想到鲁桓公夫妻将要来到齐国,于是先将此事按下不提,亲自前往泺水迎候。
对于齐襄公的盛情邀请,文姜自然是想与鲁桓公一同前往。这里面除了要回宫看看,更多的原因是与哥哥的一段情愫从未断绝。虽然齐襄公已经即位,即将迎娶王姬,但是对于文姜而言,齐襄公永远是陪伴自己青梅竹马长大的哥哥。鲁桓公素来宠爱文姜,对于这个要求自然不敢反对。
可是鲁国是礼仪之国,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大夫申繻便启奏鲁桓公,说您千万不能带夫人千万齐国。虽然女子出嫁历来有回家归宁的习俗,但是那归宁是为了看望父母。如今夫人父母已经去世,哪儿有回家看望哥哥归宁的道理?如果您坚持如此,那就是不合礼仪,是非礼之事。
但是鲁桓公已经答应文姜,岂能反悔?夫妻二人同行,直到泺水,齐襄公已经在此迎接了。鲁桓公感动不已,殊不知齐襄公此举却全是为了他的夫人文姜。齐襄公一双眼睛只在文姜身上,几年不见,文姜出落的越发美丽动人。一国夫人的尊贵地位,增添了文姜高贵之气,落落大方,引人注目。
双方寒暄之后,一同起驾前往临淄。鲁桓公秉周王之命,将王姬下嫁之事与齐襄公议定,齐襄公非常感激,特地设宴感激鲁桓公夫妇。
筵席已罢,齐襄公特地派人迎接文姜入宫与旧日宫内好友相会。文姜坐在轿撵之内,重入旧日宫殿。红墙碧瓦,依旧是自己从小生长的内宫;粉花碧树,却不见当日游玩的玩伴。一缕怅惘之情在文姜心里油然而生。
落轿处却是自己旧日住的居室。
走入房内,只见已经摆好了一桌宴席,文姜却呆住了,宴席之上,坐的正是自己的哥哥——齐襄公。
齐襄公殷勤款待,文姜见桌上摆的都是素日自己爱吃的东西,倒有几分感动,原来自己去了那么久,去了那么远,哥哥一直惦记着自己。兄妹二人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之际,居然就不顾天伦,在此同居。
按照齐襄公的性格来说,能够喜欢上自己的亲妹妹足以说明他的反叛与反礼仪。不然他也不能给卫国的公子硕提出让公子硕娶自己的庶母宣姜。可问题是现在不止是社会舆论的问题,还有文姜的丈夫鲁桓公在。
日上三竿,文姜尚未返回,鲁桓公真有点坐不住了。什么样的玩伴需要彻夜不归叙旧?为什么以前从来没听文姜提起过有这样一个玩伴存在?
鲁桓公派手下去齐宫打听仔细。不多时来人返回,却畏畏缩缩,不敢上前。
鲁桓公一把将随从抓到面前,询问详细情况。
随从小声报告鲁桓公,齐襄公并未娶正妃,只有大夫连称的妹妹连妃是偏宫。这连妃素来偏不得宠,齐襄公从来不和她相处。姜夫人入宫只是兄妹叙情,并无他人。
鲁桓公的手松了下来,双腿发软,坐在了椅子上。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