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这十几天来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全都围绕着那个成天满脸挂着和煦笑容,但是遇事却沉着冷静的少年。作为郡主的心腹嫡系,他清楚地知道,郡主怕是对那个比自己小三四岁的少年有些好感,不然当初无论是在吕率处打听到他要参军,或是摆驾回京之前,许他个官职,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可郡主的做法偏生是:调人保护,为他在他自以为很威风的大战了萧家人之后说话,借着又为他的家乡遭遇而将自己关在屋里一整个下午。
杜虎清楚地知道,郡主就算对那个一脸阳光的年轻人有好感,但他们之间绝对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大胤皇室的需要,也是大胤朝的需要。宁国郡主是大胤朝的巾帼英雄,自然得配一个英雄盖世的驸马。想起上面那位对自己交代的事情,他一时间冷汗涔涔。况且听说秦川那小子在九叶城对一个叫陈玥儿的卖曲儿的女孩子很中意。看样子什么样的出身就配什么样的人,这在中州都是千古不变的门当户对的道理。
虽然,郡主在听说有那个叫陈玥儿的女孩时眼神中闪过不为人觉得黯淡。
“来人,掌灯。”
宁国郡主略微冰冷却有些疲惫的声音自那片黑暗中传来,门口的两个小丫鬟精神一振,道了一声:“是。”
屋里的烛光被点燃起来,透出一片柔和。
杜虎被传召到厢房内,带甲垂首不语,等候郡主的发问。
宁国郡主玩味的转了转手中已经被换上了热茶的杯子道:“各地粮草准备如何?”杯子中的舞凤张开着翅膀,仿佛能一飞冲天。
杜虎眉毛一挑,他以为郡主又得问他关于那个少年的事情。但他依然平静地道:“距离粮草征集的时间还有最后三天,各地已经陆续运来粮草三十七万石。据统计,还有十八万石正在来的路上,由于大胤长治久安数年,各地流寇悍匪在八年前已经被缴杀殆尽。所以此次粮草押送途中几乎没有损失。”语言条理清晰,数据都很具体。
宁国郡主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啜了口茶道:“皇帝哥哥已经离京了么?”
杜虎听着这句话心里一突,想起了那位高高在上谈笑间治国,谈笑间杀人的天子,背后方才干去的冷汗又流了下来。强装着平静道:“陛下已于昨日离京,不日便会途经孤阳,北上费城。”
想起那位天子给自己下达并安排的任务:摸清天同盟的实力深浅。他不禁微微瞟了瞟那位坐在灯影里的女子。八年前大胤内乱,十二岁的她却一力促成了天同盟的成立,与当今天子一明一暗间,将勾结外敌叛乱的史哲大将军玩弄于股掌之间。
内乱平定之后,暗处的天同盟并未撤销编制,一直由这位郡主掌管着,这也是太后的意思。那也是一位睿智的老妇人,颇懂得制衡之道。
当今天子性格双重,时而沉稳,时而洒脱;时而阴狠,时而和气。平常总是摆着一幅含笑玩味的神态,天下在握的淡然之气,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些什么。然而却没有人怀疑当今天子敏锐的政治嗅觉和纯熟的政治手段。
但若说这天下唯一没有天子眼睛的地方,那便是天同盟所在。八年前,由于需要,尚且才十二岁的宁国郡主组建了这个暗处的组织,为大胤朝的稳定着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宁国郡主在天同盟的声望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内乱平息之后,那位居于深宫中的皇太后,也就是当今天子和宁国郡主的生身母亲“庄慈太后”做了一个决定,让当时还没有封号的郡主继续掌管天同盟,并且封了李昭然“宁国”二字。
这位太后太清楚自己儿子女儿的性格了,一个心狠手辣,一个平常看似软弱,骨子里其实却倔强得很。自己的那个儿子怕是容不得自己的妹妹和自己有着一样的才华和睿智,所以才一力促成李昭然继续掌管天同盟。
大胤的百姓只知道这对兄妹很是和睦,一点都没有帝王家的无情。李昭然不仅被封“宁国”郡主,而且倾国倾城。这种类似于标志的关系也渐渐深入人心,牵制着百姓的舆论,大家也渐渐忘记了当时李玄疏上位时的狠辣。
李玄疏自然也清楚李昭然和自己之间和睦的关系所带来的好处,所以一直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暗地却也企图让自己的人渗入到天同盟中,探探天同盟的虚实。这个组织的存在,就好比自己家里住着一个拿着锋利宝剑的人,让人很不舒服。
于是这兄妹两人一个掌管着天下军政,一个组织着江湖草莽。明里对外一致,暗地里却也周旋了不少次。只是天子家的事情,有岂能是那些平头百姓所能看明白的。
杜虎看着那个灯影里有些冷漠的脸,倾国倾城的背后,谁又看到过她淡淡的哀伤。自从那个叫秦川的少年出现后,她往日脸上除了一味地冷漠和一味地淡然之外,竟然是精彩了不少。杜虎很沉默地想到:就算是庄慈太后的制衡之法,就算是眼前这位郡主的自保之术。难道她将自己手中的权利交出去后,那位天子莫非还真对自己一胞同胎的妹妹下手不成?
他忽然心中一跳,想到了一个可能,背上的冷汗也越发多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