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8章 建立发动机研究分部(1/2)

作者:熔海
随着世界各大媒体对天工实验室轮番曝光,天工实验室和杨约翰博士的名声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在报道并登载了天工实验室移动原子组成的“天工”图片在各大主流报纸、科杂志上发布后,欧美各国对纳米技术的重视全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尽管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少科研机构的人员来天工实验室参观交流习,但这些事并没有影响到杨卫平的日常工作。他一如继往地埋头在实验室里从事技术研发,将对外事务一股脑地交由伯恩史蒂夫去处理。

钱老走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了。

对国内是否有好消息,或者是坏消息,杨卫平没去太多关注,他现在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天工实验室新成立的发动机研究分部,并向世界各国发布了公开招聘发动机、机械、冶炼、材料四个专业方面科研工作者的加盟倡议书。

连续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四篇论,让杨约翰博士头上的光环更加闪亮。

现在天工实验室专门成立一个发动机研究分部,这无疑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天工实验室,要将他们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方面的优势,应用到发动机工业领域,从事专门的研发。

这个消息,对于正在进行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研究的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军事强国的情报部门,其诱惑力无疑是极为巨大的。

上一世。杨卫平作为华夏最具权威的动力专家,对战斗机发动机的研究当然是最强领域。但是,即算他在罗罗、普惠、通用三大公司工作了近二十年,依然没办法将普惠和通用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发动机核心机密技术全部掌握。

回国后。他只能将他对美国和英国在涡轮、涡扇、涡喷发动机方面的一些研究心得应用于华夏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加以改良和改进。

对于天工实验室发动机研究分部上马的第一款战斗机发动机选择什么样的血统,杨卫平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万丈高楼平地起,搞发动机,可比扫描显微镜复杂得多。思来想去,杨卫平最终决定从他最熟悉的al21拿来练手。

发动机研究分部,可不同于天工实验室的其他分部,单单是测试平台,就没法在天工实验室现有的大楼里搞。因此。杨卫平只能一边亲自动手绘制设计图纸,一边安排人在距天工实验室不远处收购相对比较合适的现成的机械制造工厂加以扩建。

这将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朝夕之间就能竞功。为此,杨卫平专门给发动机分部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

要知道。杨卫平虽然是以al21当原型机,但所有零部件在选材方面,基本上要全部更新换代,而且还增加了矢量喷口技术设计方案。

为此,天工实验室的材料研究分部已经开始了针对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带碳纤维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单晶镍基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合金表层沉积热屏障涂层、粉末高温冶金、带陶瓷层的高温合金等一系列材料的立项和攻关。

手底下有一大批专业能力都比较强的高级研究员拿来使唤。杨卫平自然感觉轻松得多,否则他绝对没可能一下子上马这么多的研究立项。

这样项目的投入虽然大,但现在有了瑞士银行哭着喊着非要提供的一笔十亿美元的贷款,杨卫平也是抱着不拿白不拿的心理。将这笔资金全都砸了进去。反正,任何一个项目只要出了成果。都能带来十倍以计的丰厚回报。

凭心而论,杨卫平他自己现在也没法预料将来这台脱胎于al21的涡扇发动机样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怪胎。

……

琉森城里突然出现了天工实验室这么一个利税大户。瑞士的有关部门当然给予了高度重视。

经过与天工实验室协商,杨卫平提出要在瑞士建立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设想,也得到了瑞士政.府的大力支持。

放着这么一个被世界各国都看好的科研天才加纳税大户在瑞士国内呆着,如果被其他国家挖走了,绝对是瑞士国家财政的一大损失。

投资天工实验室,这段时间成了欧美各大老牌财团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英国的菲尔德家族,自然不以错过这等大好机会。

这是杨卫平来到瑞士的第三个月某天下午,修斯菲尔德不请自来,出人意料的出现在杨卫平的办公室。

看着这间办公室简单朴实的装修和陈设,修斯菲尔德从进门起就没停过埋怨杨卫平太不会享受生活了。

“杨,你现在可是非常非常有钱的大财主,你应该跟我一样,会将工作也当成生活一样享受。”修斯菲尔德看着杨卫平桌上那包万宝路香港,连连摇头感慨道:“你看你看,我不在你身边,你居然连这种劣质香烟也抽。不了解你的人,绝地会认为你是一个舍不得花钱的守财奴。”

“得了,你别在我面前卖弄了。”杨卫平没好气地眼珠上翻白了修斯菲尔德一眼,“你不好好地去卖你的自行车,没事跑我这来干嘛?按说捷安特自行车现在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