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8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求月票、推荐票)(1/2)

作者:熔海
国防科工委的成立大会,既是杨卫平的就职演讲大会,也是杨卫平针对华夏目前的国防科研体系主要科研工作者对正确研究方向和方法的一次系统点拔!

毫无疑问的,这次被后世称为华夏科研工作里程碑、转折点的“20会议”,所有内容全都列为国家最高绝密!

而关于国防科工委第一任主任杨卫平的个人资料,也同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

《新华日报》对这次会议的报道,也只是刊登了杨主任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诠释,以及对华夏人民解放军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纪律严明、作优良、保障有力”建军新思想。

外界除了知道这位杨主任,与原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副主任杨卫平是同一个人,其他包括年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全都是不详,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刊登。

国防科工委的办公地址,暂设在原国防军事科技委员会大院。

重组合的国防科工委,下辖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体制改革司、综合计划司、经济协调司、财务司、科技质量司、系统工程一司、系统工程二司、系统工程三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保密局、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机关服务局等十七个司局级单位。

在人民大会堂的成立大会后,当天下午,杨卫平回到国防科工委,主持召开了国防科工委第一次党委领导和成员座谈会。

杨卫平在党委会上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将东北虎主战坦克的发动机交由洛河拖拉机厂研制并生产。

avr-790-a型涡轮增压冷柴油发动机,杨卫平私人拥有全部的专利和生产许可,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人到过这款发动机的实物。

大家都知道东北虎主战坦克是杨主任引回国内的,而且他私人承担了第一批500辆59式坦克的全部改装费用。因此对杨主任的这个决定,国防科工委全体党委领导没有一个反对。

杨卫平习惯性地点了支香烟。一边抽着,一边对会议室小礼堂里与座的党委成员环顾了一圈。

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经济协调司司谢荣光,今年也有四十九岁,年龄最大的机关服务局局张东,今年已经五十八岁。

面对在场五位副主任,两位政委,十七名直属部下,杨卫平心里并没有半点一朝大权在手。便将令来行的志得意满,相反,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沉重压力和责任感。

“关于东北虎主战坦克发动机的配套厂家,那就这么定了。”杨卫平缓声说道:“我的第二个提案,我建议,集合全国机床制造行业的优良资源,整合重组成立一家大型的精密机床制造集团企业。

相信大家都听说了,我回国后一直扎在京城第一机床厂,用了七天六晚,我设计出了一款加工精度075微米的升降台龙门数控铣床。以及两款加工精度微米的双坐标数控车床。

从国外进口的一批精密零配件,还有三天就到津沽港。这批零配件到了后。我估计将有较一段时间得呆在生产第一线组织骨干力量进行突击!

因此,我想拜托政策规划司沈春年同志、体制改革司王继业同志、综合计划司陈必达同志、经济协调司谢荣光同志,请你们四位司组织成立一个精密集团成立小组,由我本人出任组,邹华同志、聂自力同志担任副组,马上着手对我国现有机床行业进行一次彻底系统的全面调查。

尽管我国早在959年就研制出了第一台数控铣床,但这十九年以来。我国在精密机床制造的技术水平,目前仅仅还停留在国外第二代中期数控机床水准。

虽然我们的数控机床也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硬件控制程序,但距离国外第三代成熟的小、中规模集成电路硬件数控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较之国外第四代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型通用计算机数控系统,第五代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其差距就更为悬殊了。

如果我们不能在精密加工技术方面寻求突破,我们制造出来的任何产品,其质量都没法跟欧美发达国家的产品一较短。因此,全面发展提高我国的精密数控机床技术,刻不容缓!”

生了一头花白头发的政策规划司司沈春年,微皱着两道花白的老眉,举起右手,请求发言。

经杨卫平点头为意后,沈春年正色说道:“杨主任,我国的机床制造厂,大多属于一机部、二机部等大部委领导,有些单位更是下放给了地方上的机械工业局管理。

发展我国的精密机床制造能力,我相信没有人谁会反对。但是,这其中牵涉到国务院部委以及地方政府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不是由中央直接发,而是由我们国防科工委下,我估计困难和阻力会相当大!”

“春年同志的担心不无道理,杨主任。”经济协调司司谢荣光,举手接话说道:“成立新的精密集团,我想肯定要从全国各地的机床制造厂抽调他们最好的技术力量,这势必在某种程度让使得这些单位的技术实力减弱下降,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现有的计划内的生产任务……”

“计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