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0章 杨主任的第一位秘书(求月票、推荐票)(2/2)

作者:熔海


姜铁钢同志也算是京一厂的子弟,对京一厂的情况也都比较了解。最主要的是他转业到地方上后,一直在国防工业办工作,而且主要负责机床制造行业这块的业务。”

杨卫平手里拿的正是姜铁钢的个人履历,在到姜铁钢曾经先后在沪海机床厂、大联机床厂、奉天机床厂有过蹲点工作的经历后,当即点头说道:“行,就他了!”

陈正元马上将桌上其他档案袋收拢,正色说道:“我马上通知姜铁钢过来向您报到。”

杨卫平微笑着点头为意,“麻烦了,陈主任。”

“不麻烦不麻烦,为领导们服务,就是我们办公厅的主要工作。”陈正元笑呵呵地摆说道。

陈正元走了没一会儿,很快就领进来一名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国字脸,肤色稍显有点黑,穿了套洗得有些发白,干净整洁,没有帽徽领章65式军装的中年男子。

“小姜。这位是杨主任。杨主任。他就是姜铁钢同志。”陈正元介绍完后,转身出了办公室。

“首好!”姜铁钢见杨主任身穿军装,于是选择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杨卫平脸带微笑地打量着眼前起来作朴实,精明干练的姜铁钢。满意地点了下头,抬手还了个礼,温和地笑道:“离开部队多时间了?”

“报告首,五年零七个月十一天!”姜铁钢毫不犹豫地又敬了个礼,宏声答道。

“还想不想重新穿上军装。佩上帽徽领章?”杨卫平微笑着问道。

“报告首,做梦都想!”姜铁钢激动地再敬了个军礼,大声答道。

“我过你的个人履历,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国防工业办工作期间,你一直都在跟国内各大机床厂打交道。”杨卫平肃然问道:“你对我国机床行业的现状,怎么?”

姜铁钢稍微沉思了一下,随即答道:“自从62年清朝政府在沪海创办第一个制炮局开始,到949年初的八十多年间,我国的机床拥有量不过六万台左右。

由于期的封建统治和十九世界中叶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既没有独立的机械工制造业,更谈不上机床制造业。

尽管在上个世纪初我国有了铁路,能造枪枪。但机床工业却无法得到发展。至解放前夕,我国仅有少数几个机械修配厂能制造一些极为简单的皮带车床、皮带立钻、牛头刨床等不足十个品种。

据统计,直到新华夏成立。我国的机床年产量,包括台式钻床、砂轮机在内,不过50台。我国现有的机床工业就是在这样破残不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49年新华夏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机床工业的发展。在解放初期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首先把东北地区、沪海、汉武、津天的一批原来的机械修配厂改为生产机床的专业工厂,并开始仿造国外的普通机床。

在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党和国家一方面根据当时一些老厂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可能,结合国家的需要,规定了各厂的产品专业方向,并对这些工厂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在苏联的援建下,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新厂。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各厂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我国的机床工业开始走上了正规生产机床的道路。

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和技术力量的增,各厂先后成立了设计科,进行机床的测绘工作,并于956年开始了机床的自行设计工作。由于开展自行设计和实验研究工作的需要,各主要机床厂还先后建了立机床实验室。并成立了综合性的机床研究所。开展了机床的基础研究工作。

目前,我们不仅对大量需要的、一般常用的万能机床技术有了较全面的掌握,而且,重型机床和精密数控机床、正动车床和半自动车床也已投入批量生产。截止去年,我国各类机床的年产量总计达到了65000余台,其中出口200台。

只不过,就我个人观点,虽然我国的机床有了初步的基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跟欧洲发达国家的机床技术发展相比,我国明显了落后了最少二十年!”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