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5章 华夏第一艘航母(求月票,推荐票)(1/3)

作者:熔海
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三司,即船舶行业管理办,根据杨主任的规划,目前正在兴岛大兴土木。

兴岛,依江、濒东海,面积0平方公里,具有59公里年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一块造船宝地。

一期工程于97年月6日开工建设,总投资45亿美元,占地面积600公顷,使用海岸线公里,预期计划建设四个大型船坞,九个栈桥码头和两个货运码头,年造船生产能力450万吨,共有三条造船生产线。

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采用分三条生产线运行的设计和建设思路,每条生产线呈“u”字型布局,确保从材料码头进料,到切割加工、分段制造、涂装、总装、船坞搭载,最后到码头舾装,依次向前推进,不走回头路。

基地共建设大型造船坞4座,配备7台从联邦德国和英国进口的500吨龙门吊。其中最大的一个船坞50米、宽2是船坞中的“巨无霸”。

计划经济的优势,就是中央一声令下,全国所有企业单位都得无条件服从。也正因为这样,才可以集全国之力,在最短的时候内,用最快的速度,保持保量的进行各种浩大工程。

目前,兴造船基地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一半,两个大型船坞和一条生产线业已竣工投产。

这一年多来,杨卫平先后四次来过兴造船基地,每次踏上这片土地,到一个一个样的工程进度,杨卫平心里就充满了踏实和自豪感。

上一世所谓的“圳深速度”,跟如今的“兴速度”,根本就没法相提并论!

这个基地,是杨卫平亲自规划设计的。基本上套用了上一世中船集团船舶制造基地的设计方案,只是略加了改动,以制造军用舰船为主。

那个巨无霸一样的大船坞,就是为接下来的重型航空母舰铺设笼骨准备的。

而今,这个船坞里停泊着栖装完成近九成的老瓦号轻型航母那水线度20米的巨大舰体。

有过杨卫平下达的明规定,国内的各大企业再也没有哪个敢搞领导视察时迎来送往这种形式主义。

此时此刻陪同在杨卫平身边的,除了兴造船基地的党委书记汪海洋,就只有东海舰队兴警备司令部的司令郭振中。

站在的水泥栈桥上。杨卫平望着前方舰体脚手架和甲板上成百上千的忙碌身影,眼含赞许之色地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不错,每次来都有新变化,照这个速度,估计不用等到十一国庆节,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就可以下水进行海试了。”

年过花甲的汪海洋深有感慨地说道:“这主要是杨主任您第一次来基地视察的时候提出来的‘兴速度’,在时时刻刻地鞭策着我们全基地一万八千五百四十三名党员干部和职工啊!”

“兴速度,毫无疑问将成为我国国家工业化体系建设中一面旗帜,一个标杆!”杨卫平欣然说道:“兴速度。不是什么大跃进,而是实实在在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仿佛是响应杨大主任的说话似的。兴基地所有的有线广播里播放出来了雄壮嘹亮的《咱们工人有力量》,跟着一个女播音员用一种明显兴奋地语气播报道:

“兴基地的全体干部职工们,现在播送一个好消息。国防科工委的杨卫平主任又来我们兴基地慰问大家来了!众所周知,杨主任从来不喜欢迎来送往那种形势主义,只要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用最饱满的工作激情,积极地紧守各自的工作岗位,用被杨主会称之为‘兴速度’的工作效率。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是对杨主任最好的欢迎和致敬!”

伴随着激昂豪放的歌声,播音员在连续播报了三遍后。广播里接连播放《当兵的人》《我的未来不是梦》《华夏人》《男儿当自强》四首歌曲。

杨卫平再观基地里到处忙碌着的那些工人,工作效率明显比刚才又要提升了几分。

“你们啊,说了不要搞这一套,结果还是变成花样来搞。”杨卫平满脸春地望着汪海洋笑呵呵叶责备道。

就他脸上的笑容和语气,与其说是责备,不如说是夸奖。

假模假样的!站在杨卫平身侧的叶小乔,闻言后心里嘀咕着翻眼白了他一眼。

后面播放的这四首歌曲全都是他作词作曲创作出来的,也难怪他有点洋洋得意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换了她是他,她肯定经他还要更加得意三分。

“杨主任,要不要上舰到甲板上?”汪海洋欣然提了个建议。

“行,走,去!”杨卫平相当爽快地点头笑道。

说完,由汪海洋在前面带路,一行六人头上都戴着安全帽,走走停停的一边视察一边登上了二十多米高的舰面甲板层。

尽管杨卫平放了身普通的蓝色工作服,但还是有不少造船工人认出了这位年轻的大首。

工人们也没有热情地围过来,只是在默默地行注目礼,然后继续埋头认真苦干。

站在最大宽度50米的甲板上,杨卫平望着靠近舰尾处正在抓紧施工的七层高舰桥,心情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分外的舒畅。

这艘轻型航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