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0章 北缅的基础比华夏大陆好!(2/2)

作者:熔海
规定的农村小康标准是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亚元。按此标准,北缅已经有一部分农村实现了小康,有的甚至已经跨越小康。

在杨卫平的印象中,农村实现小康一般都有几个带有普遍性的特征。

其一是城市辐射,以城市带动农村,借助城市市场启动农村经济。

可以这么说,北缅现有的小康村90%以上都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城市辐射区一般是五十公里,三十公里以内是强辐射区。

比如实兑市郊县人均收入超过5000亚元的村庄有40个,仁安羌郊县涌现出18个亿元村,实皆地区出现了32个亿元村。曼德勒周边有一百个村人均收入在6000亚元以上。

第二个特征是无工不富,乡镇企业开辟致富道路。

但凡小康村几乎都有创办自己的企业,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几十家,上百家。除了创办企业,还有专业致富,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搞专业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第三个特征是工农并举,以工补农。

小康农村的农业一般都经营得比较好。他们有较多的资金以工补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逐步走向集约化和商品化,并使较多的劳动力投入工商企业。

第四个特征是交通便利,富连着“路”。

小康村差不多都是在公路或铁路附近,交通便利。否则就是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即算是有产品也运不出去。

从杨家声介绍的情况来看,北缅目前地是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是不可能达到一致的。

最快是,是西部沿海实兑地区,它们大体可能在1985年基本实现目标。官方媒体报纸报道的“北缅全国十大首富村”都在实兑。

次快的是内陆各省,可望在进入九十年代实现小康目标。

较慢的则是西北部边省地区,政.府给出的目标是在二十一世以前实现小康。

整体来说,北缅要在2000年前全国80%的县镇乡村实现小康社会,还得付出艰辛努力,任重而道远。

不过,北缅当前的社会现状,较之三年以前也算得上是天翻地覆,日新月异了。全国各族人民都对新政.府无限拥护,就足以说明了情况。

杨家声现在是信心实足,杨卫平也对自己掌控的这块地盘具备如此优势基础资源也是深感欣慰。

北缅用事实告诉世人,发展民生经济,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是最大前提。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渴望安定富裕的生活,只要政.府能实现这一点,他们就会支持拥护政.府。至于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压根就不会关心。

对于北缅的社会体制,杨卫平一点也没有当初在国内搞工业发展经济时的那些顾忌,就是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只要能让从根本上解决北缅各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问题,无论是什么人也别想颠覆现在的新政权。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唯一的王道。

杨家声从一开始就知道,杨卫平授意秋芳带领磐石雇佣军来缅甸扶持他们杨氏土司家族夺取政权,并不是想掠夺缅甸人民的财富,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全缅各族人民脱贫致富。

也正是因为他看到了磐石雇佣军一边训练并带领北缅人民军打仗,一边在打下的地盘大举引进外资投资办厂搞活民生经济,他才下决心跟着磐石雇佣军一条路走到黑,哪怕是政.府军通过媒体报纸把他骂成缅甸最大的卖国贼他也心甘情愿地认了。

事实证明,他当初的决断是多么的英明正确。

成王败寇,南缅政.府现在压根就没被杨家声再瞧在眼里。而且从北缅人民军全军换装,并大举发展预备役部队来看,北缅人民军打过二十度线肯定是早晚的事。

秋芳为杨卫平在北缅打下了一块富足稳定的地盘,杨卫平自己则在国内经营出了强大的工业输出基础。

华夏要砍掉的许多企业,设备和工人都是配套,搬到北缅只需要按上机器就能开工。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