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9章:倭国天皇密信(2/3)

作者:执笔见春秋
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

朱英现在大力发展造船,基本上就是要开始肃清这些不安分的力量。

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大明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大国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目前大明是采取“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外交政策。

打造一支强大的船队,如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一般,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

从而把大明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贸易环境,提高明朝的大明威望。

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也是有很强的目的性: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如郑和下西洋般,现在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

历史上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

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

目前各国都积极到大明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

据统计,永乐在位二十二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一十八次,平均每年十五次,盛况空前。

更有文来、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四个国家先后七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十八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三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大明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

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

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大明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

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

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

在印度古里,大明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

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

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

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是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

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

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简单快捷。

所以目前的朱英,打算就是提前打造出郑和船队,开始游威各国。

大明现在差不多是要两边开战了,若是把东南亚等小国,还有西域的诸多小国全部牵扯进来。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就很不友好了。

所以发展商业,是现在的一个主要方向。

而在这其中,不是说想想就可以随便,关键是还要有人去实行。

“大兄的意思,是要愚弟来负责对辽东后勤,还有造船事宜?”

“不行,这不行,以愚弟的能力,根本无法胜任这其中之一,更何况是两个同时兼任,这万万是不行的。”

朱高炽是猜到,这次大兄的召见,很有可能要重用自己。

这一下子,也来得太重了吧,在听完大兄的想法之后,朱高炽顿时就感觉到了如山的压力,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为兄自然是相信炽弟的,在我的心里,炽弟当是有这个能力,完全可以处理好这两件事情。”

“当然,也不是说一下子便完全的弄好,这里面有一个过程,炽弟也需要一边实施一边学习。”

朱英笑着说道。

能够在靖难之役开始,一直监国,还能支持朱棣数次亲征,可见在管理方面,朱高炽有着很强的天赋。

现在只是剥离出两个小块,跟监国比起来,完全不是说一个级别,这又有什么不能做的。

“大兄莫要开愚弟的玩笑了。”朱高炽拱手作揖,苦笑着说道。

朱英正色道:“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华,我还能不知道吗。”

“这两件事在为兄看来,炽弟是绝对可以信任的,难不成炽弟不想帮为兄分忧不是。”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哪里还有朱高炽拒绝的可能。

只能无奈苦笑着应下了。

朱高炽走后,朱英越发的感觉到自己的身边,缺少可用的能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