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1章 拿你的东西,在你面前装!二更!(2/3)

作者:雨景天
板凳上坐下,众人则表示不敢。

公主驾到,荣幸之至,谁敢责怪她呢。

很快,现场气氛又热闹起来。

不过一些才子佳人内心有些忐忑,这一下康王,公主,还有镇国公齐聚于此,让人压力很大啊。

随后众人继续安静下来。

知道镇国公要作诗了。

李清照笑道:“镇国公请!”

众人看向武植。

这一刻,无论是李清照还是赵福金,赵构,赵明诚都看着武植。

武植沉默少许,众人不在说话,武植笑了,因为他要做的诗词就是李清照的。

因为现在李清照估摸着才十七八岁,这首诗还没作出来,不知道念出这首诗词李清照会是如何感想呢?

武植也不在多想,而是缓缓道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诗无论说的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否符合情之一字。

很显然,这非常符合。

而且很有意境。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是以女人的角度写的诗。

你可以理解为一名独居深闺的李清照,很是孤独寂寞,内心充满了相思之苦,心中惆怅,是在百感交集离愁别恨时写出的诗词。

武植对于诗词,大多数就是装逼而已。

若是能用别人自己的诗词拿出来念给当事人听,武植觉得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当武植将这首诗词念出的时候,不但满场中人细细品尝。

李清照喃喃自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不知道怎么的,李清照感觉这首诗词很是熟悉,但是要说哪里熟她又说不上来。

总之触动了她内心的情感,感觉是什么样的有情人,才能作出这样的诗词啊!!!

估计李清照都不知道,这首诗词是她自己写的。

而且此诗懂得人都能看出来,用的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其中眉头与心头对应,才上与却下成起伏,十分工整。

赵福金站了起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镇国公之作,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不愧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出自镇国公之手!”

赵福金很是激动,甚至当场拿着笔墨将其记录了下来。

不过其中的一些字是否正确,赵福金还亲自问了一下。

直到整首诗出来,众人在看字和诗词,越发觉得镇国公之才的确非常人。

不然也不可能位列朝堂镇国公了!

四周一群才子佳人目光敬佩。

相比之下,之前他们拿出来的诗词就显得有些弱了。

武植拿出李清照本人的诗词出来显摆,震惊了李清照和赵福金。

众人都说好。

武植也知道,这可是非常有名的诗词,能流传下来自然是好。

武植的脸皮也是相当厚。

俗称不要脸。

反正李清照现在还没写出来,谁知道呢,对吧?

李清照和赵福金这两个对诗词造诣本来就超越普通人,对于有才能的人,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思。

在看到武植的诗词后内心更为尊敬和仰慕。

李清照不用说,武植的地位,才能,做的功绩本身历历在目,此刻在看武植诗才,若说不欣赏,不喜欢,那是不可能的。

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