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02章:一个名字让他牢记终生(1/2)

作者:弓飞长天
第002章:一个名字让他牢记终生

定期招呼海子,海子醒来。海子收拾一下,该上学了。

海子的家离学校并不算远。这几年,村里的河被山洪冲的越来越宽,把上学的小都冲没了。没办法,海子他们上学只有顺河走。河的北面是生产队时期保留下的果园和菜园,分田单干时根据村里人的建议一直保存下来,没有被分掉。果园和菜园的承b者是一直管理果园的老园头,已经在果园中呆了四十多年,对这片果园很有感,就承b下来。出产的沙果和蔬菜按人头分给村民。

因为这几年,只要是下雨就会发洪水。一旦发洪水,海子他们只有等到洪水退去才能回家,海子深受其害。海子总是想到另辟一条上学之。

今天上学,海子试着从果园的北面走。果园的北面是一片梯田,梯田和果园之间是一些高大的杨树。梯田的东北与一个小沟相连,小沟的北侧是一条隆起的山脊。山脊的南侧临沟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由碎石组成,高低不平,不是怎么好走,这条小也比走河绕远,但它毕竟是一条安全的通道,海子决定今后走这条道。

海子正在为自己的发现而感觉好,一个同村的四年级学生也从这条走来。海子迎上去问:“张强,你怎么知道顺这条走?”

“我爸告诉我的,他说这条安全,比走河强。”

“哦,你咋没顺这走?”

“这条石头多,我穿新鞋了,怕磨破了。”

“张强,我这里有一棵杏,送给你吃。我向你打听一个人。”海子从兜里拿出一枚杏,递给张强,张强随手接过来。

“谁啊?”

“你们班的,家在杨树沟。”

“男的女的?”

“女同学。”

“穿什么衣服?”

“穿着绿底白花的上衣,扎一条粉的纱巾,梳小辫。”

“扎粉纱巾的,我们班只有孙丽惠。”

“孙丽惠,你确定。”

“没错,是她。她的座位在南行后排。”

海子想起来了,他上厕所时途径四年级第二个窗户,看到她就在南行。

孙丽惠。海子读着这个名字,好像立即就已经朗朗上口了。

海子来到学校,坐在座位上,就开始在纸上写着这个名字。又怕别人看见,边写还边遮掩着。海子一会儿写上孙丽惠,一会儿写上谭海子,想从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海子不断的拆字组字,把这六个字融合在一起,或者将这六个字重新配组,解读着他们之间天意的结合。

“孙和谭,哦,我知道了,孙家和谭家都有着共同的志趣,他们都是为了推翻满清王朝而奋斗终身的。孙,孙中山;谭,谭嗣同。难怪我和孙丽惠一见钟,原来从姓氏上我们就有缘。”海子继续组合其他的字。

“海和丽。海丽,海丽。大海是美丽的。为什么孙丽惠会看上我呢?一定是我长得比较好看。说了,在我们几个兄弟中,就属我长得像爷爷。而爷爷在***心目中是最英俊的。而孙丽惠啊,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女孩,自然应兆了大海是美丽的这句话了。看来,人要是有缘,名字中就孕育出来。”海子更加相信自己的想法,也更加念那双眼睛。海子接着研究剩下的两个字。

“子,惠,子和惠。子孙都很贤惠。如果我们成为一家人的话,我们的子孙一定很贤惠。是啊,这六个字,意示着我们的美好未来。”海子用心里朗诵着:“孙丽惠,谭海子,孙丽惠,谭海子。一遍又一遍,一会儿,两个名字飞翔起来,互相拥抱一起。

海子是一个善于研究问题的学生。他学习了中历史,就研究伟人们的生死规律;研究伟人们第一次扬名天下的事件产生的时间与他最终逝世的时间关系。他发现:周恩来领了“八一”南昌起义,是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震惊了世界,可以说,从此,周恩来的名字广为人知。而周恩来逝世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八月一日,一月八日,月日互为相反,难道这是巧合吗?海子又研究了伟大领袖,伟大领袖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领了秋收起义,并因此英名远播,而伟大领袖逝世的日子恰巧是一九七六年的九月九日。九月九日无论翻正都是一样的,难道这也是巧合吗?

海子深信自己的发明,就找来同村的刘冬冬一起研究。刘冬冬最终被海子说服,二人还计划推测其他伟人的逝世时间。由于十四五岁的孩子都是贪玩的年龄,他们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那些所谓的发明也只是一时的兴致。后来,他们又试着推算一些伟人,发现没有一个属于所谓发明中的况,就知道乃是无稽之谈了。

海子依旧喜欢上厕所,目的当然是看孙丽惠。

一次,海子上厕所时去迎接孙丽惠的目光,却看到孙丽惠正在和班里的一位男生激烈争辩什么。看来是打起来了。那男生对孙丽惠还推推搡搡的,动作很是粗鲁,孙丽惠也激动地嚷着,并用脚踢那个男生。孙丽惠的身旁有一位女生,像是劝架的,用胳膊隔开他们俩。孙丽惠看来是气急了,丝毫没有发现海子。海子见到这种景,担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九龙归一诀 神鼎传奇之命运棋盘 世子回头太迟,夫人身边已群狼环伺 石女之三婚隐秘情史 被大佬宠着的日子 英雄联盟之我最嚣张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英雄联盟之战无不胜 御宠国色 四合院从少年何雨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