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021章 殿试(2/2)

作者:风少羽
边背诵,还一边誊抄。

值得一说的是,穿越的这段时间,张好古真的是尽力了。

天天练习自己的毛笔字。

最主要的还是繁体字。

严格来说,他这顿时间也是没少麻烦张瑞图,这小子除了是妥妥的阉党之外,书法也是当世之一绝,有了他的指点,自己狗爬一样的毛笔字终于能见人了。

至少,就目前来说,他的书法,应该是跟天启差不多的。

繁体字,至少是能写出来了。

也能被人给认出来。

字迹好看不好看,这其实也不重要,反正写完了之后都是要誊抄一遍,给阅卷官看看。

大明朝的时候,殿试还是一种考核。

不过,到了大清朝的时候,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

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试更多的变成了花架子,看看你的书法和长相。

在明朝的时候,还是要看一下你的真才实学的

最主要的,其实还是答题思路。

过不多时,便有太监取来一份圣旨,展开来念道:“殿试题曰:安国制辽之道,又曰:朕登极不过二年,辽北一地,建奴频仍,愈演愈烈,建奴视国中无人,日夜袭扰辽北,辽北士民深受其害……”

张瑞图眼皮一跳。

这个考题居然是真的。

又看了张好古一眼,张瑞图不禁感叹。

张好古的靠山可不是一般的硬,那是皇上。

天启皇帝支持,日后只怕是封相入阁不在话下。

策论题的题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间,不过字数再多,那也是空话套话,最重要还是哪一句安国治辽之道,这才是正主儿,也就是说,这场策论的中心题目就是让考生们写出一篇治辽的策论出来。

张好古的优势也就是体现出来了。

知道考题,提前备好答题思路,问题也就不大了。

说起来,还真是要感谢朱由校这样的昏君,不然的话,殿试这一关,自己要琢磨的就是应该如何跑路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