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王太医嘴里念着药方上的内容,神情振奋道,“好方,好方,好字,好字!”>
王太医赞叹一番又问道:“凤姐儿,这方子从哪来的?”>
王熙凤将贾亮的事说了,又说了煮醋一事,再次得到王太医的认可。>
丫头们立即操办起来,屋子里顿时蔓延着一股浓烈的醋味。>
王太医记住贾亮的名字后赶忙离开,宫里还有贵人等候救治。>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老太太喝了药之后,问道:“那贾亮是怎么回事?”>
王熙凤说到贾亮之时,言语间有些支吾,方才王太医在这老太太不好问,她记得贾亮,是一个标致的后生晚辈,过年还给她拜年来着。>
“老祖宗!”王熙凤坐到老太太跟前,轻声道,“亮哥儿走了,说是...改日再来拜见老祖宗答谢收留之恩!”>
“走了?”老太太想起前些日子听到的风言风语,脸色垮塌道,“畜生!都是亲戚,怎么就容不得人呢?”>
毕竟是管过家的,老太太对府里的勾当再清楚不过了。>
只不过,宁国府和荣国府毕竟同气连枝,老太太交代贾珍回去好好管教贾蓉,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回到宁国府,贾珍让人找来贾蓉。>
“畜生!”贾珍骂道,“那贾亮是怎么回事?”>
“爹爹!什么怎么回事?”贾蓉还不清楚内情,问道。>
贾珍将贾府之中的事情简略说了,继续骂道:“整日里就知道寻花问柳、走马飞鹰,正事一点不干。是该给你找个人来收收心,南城大板巷工部营缮郎秦业有一女甚好,该是你的良配,过几日给你去提亲!”>
贾蓉神情一滞,暗道这事儿怎么发了?他也不想想,以王熙凤的本事,即便是不明着说,想要卖他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贾蓉庆幸没有受到惩处!>
......>
南城,大板巷。>
各朝各代,距离皇城越是近的地方,房价越是高昂,此时的应天府也是如此。>
贾亮囊中羞涩,只能在南城一处寻了一个小院落租下来,此地距离应天府不远,但往南边走过颜料坊以及弓箭坊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淮河。>
秦淮风月无边,却和大板巷没有什么瓜葛,住在这里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家。>
贾亮花了两天时间将院落收拾妥当,准备一些薄礼去拜访邻居。>
隔壁,和贾亮新家差不多规格的院落门前,贾亮提着礼物敲响了木门。>
“扣扣扣!”>
“来了来了!”一道中年女声在门内响起,不久木门打开,露出一个身穿仆妇衣裳的中年妇人,妇人看见贾亮,讶异道,“小郎君找谁?”>
“大嫂!”贾亮笑道,“我是隔壁新搬来的,想着远亲不如近邻,过来拜望一下!”>
“哎呀,小郎君这么客气!”中年妇人看见礼物,笑口一开,“快进来坐,小郎君贵姓?”>
贾亮随同妇人一起走进院内,来到陈设简单的厅堂之中,鼻端闻到些许药味。>
“我姓贾名亮。”贾亮坐下,接过妇人递上来的热茶,“敢问大嫂,主家贵姓?家中可是有人生病?”>
妇人脸上立即愁云惨淡,道:“我家老爷姓秦,是工部营缮郎。不瞒小郎君,府里小姐和少爷都病了,老爷听说太医院王太医治好了不少这种棘手的风寒,去请人去了。”>
说着,妇人的脸上露出肉痛的神色,又道:“可要花不少银子呢...”>
姓秦?还是工部营缮郎...该不会是秦业吧?>
贾亮心里一个激灵,心道这也太巧了,自己莫不是搬家搬到了秦可卿的隔壁?不然没有这么巧合,又是姓秦又是工部营缮郎的。>
“既然主人不在,那么我先告辞了!”贾亮起身要走,想想又道,“大嫂,我懂一些医术,这有一个偏方,你弄一些醋来在小姐和公子房里烧煮,会有些作用,如若那太医的方子不管用的话,大嫂再来寻我!”>
初次见面,即便知道这里可能是秦可卿的家,贾亮也不方便多待,不过他确定最近一段时间京城流行的病疫确实是流感。>
出于医生的本能,贾亮提醒妇人,信不信就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了。>
妇人何氏一直将贾亮送出门,看到贾亮进了隔壁的院子才回来。>
贾亮给何氏留下的印象不错,谈吐得体,热情大方。>
何氏觉得,左右不过是一些醋罢了,花不了几个钱,于是照着贾亮说的准备了两个小炉子和一些醋。>
贾亮猜的没错,这里就是秦业的府邸,秦可卿的家。>
秦业虽然是一个官,但为官清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