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0章礼义廉耻(2/4)

作者:邺舜
她的情绪有些崩溃向警察咆哮着。

说他们不该查监控的查监控,该走访的走访。

没事都围在这里探讨个什么劲儿?

指责他们消极应付就是不想尽心帮忙找孩子。

更是失望的声称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报警了。

李想在人际交往方面明显比张玲圆滑了许多。

尽力向警察解释说:

“不好意思。因为孩子失踪,作为母亲的张玲,一时间太着急上火了。还望各位能够体谅一下一个做母亲的心。”

绝大多数警察在听完李想的话。

都纷纷表示理解张玲的情绪。

只是有一个年轻警察就像是他没有母亲一般。

一点儿都不认同李想的解释。

非要站出来怒怼说:

“请你搞清楚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凭什么要让我理解她?她怎么就不能多理解理解我?”

一个老警察上前试图劝诫年轻人别说了。

可是刚开口说了一个称呼。

便被年轻人一个犀利毒辣的眼神吓得闭了嘴。

年轻人紧接着继续说:

“要不是她来报警。我到现在还饿着肚子陪你们满世界找孩子……”

总之,这个警察忘记了身为警察的职责。

言行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主打了一个不受一点儿委屈。

这种情况仿佛随处可见。

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没了基本礼仪。

即,什么是长幼尊卑,什么是尊师重道,什么是为人父母等等都全然不懂。

生活中总是不受一点儿委屈的怼天怼地怼父母……

主打一个谁敢惹得他们不爽就怼谁。

完全不顾礼义廉耻为何物?

这样真的好吗?

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礼义廉耻之风。

——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则上位安;

不自进,则民无巧诈;

不蔽恶,则行自全;

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管子?牧民》中也载: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

“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张玲见警察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也是心系小豆子的安危。

所以压根没有心思与那个年轻的警察在这里多费口舌。

她冷哼一声就气冲冲的提起小豆子留在这里唯一的水壶先行离开了。

李想还礼貌的留下来说着一些“不好意思”的话语。

老警察摆手说“没事”。

更是心存担忧的催促着让李想赶快追张玲去。

说越是这个时候大人可不能再出什么意外。

而那个年轻警察在见张玲转身离去了。

年轻的脸上一点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

反而还浮现出了胜利者的笑容。

带着几分怒意的瞥了一眼张玲的背影,语气极为不屑的当着李想的面说:

“什么玩意儿嘛!”

说着,年轻人的脸朝向李想,故意带着几分心疼的语气说:

“喂,那边的兄弟,你这选媳妇的眼光不行啊。往后的日子恐怕有你受的了。”

李想阴沉着脸淡淡的回答说:

“这个就不劳小同志你费心了。”

说完。

李想重新堆砌着笑容朝老警察示意了一下门口就匆匆转身去追张玲了。

年轻警察心中不悦的瞪了一眼李想的背影。

紧接着又看向唯一的老警察说:

“喂,曹老头儿,我看这案子一时间也没啥进展了。你瞧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