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宅圈无国界!罗马尼亚动漫嘉年华播报(2/11)

作者:天河優子
刀剑神域》的桐人等等。

这样的“跨作品”恐怕在日本是难以实现的。毕竟日本粉丝的视野比较狭隘,很难产生这么大胆的构思。说到底,这其中也是一种文化的代沟。日本无法让“cos表演”产生如此热闹的效果。

而cos大赛也是引发了现场观众们的“鬼哭狼嚎”。从会场不断能听到用日语喊出来的“好可爱!”“**!”等声音。然后又突然能响起“哥哥,不要这样!”的纯爷们声音……让我们不禁感觉自己来到了异次元的世界。并且也有女性不断地大喊“yaoi”,上去一问,这个词也就是跟“bl”类似的意思了。

记者一边在会场闲逛,一边意识到了某些enti。比如,有一些在日本引发相当多话题的作品,这儿却完全不见踪迹,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并且受当地人欢迎的作品,跟不受欢迎的作品之间也有着鲜明的差别。最为极端的就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了。记者在会场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任何跟作品有关的cos、周边产品以及同人创作产物。

在跟主办者进行闲谈的过程中,记者也提到了这个enti。而对方表示:“正如你所见到的的一样。”由于罗马尼亚的动画文化历史很短,因此老一辈的粉丝跟新生代粉丝之间也就有了鲜明的差异。

一些老一辈的粉丝虽然是zhidao《eva》的,但是从基数而言影响力太小。另一方面,21世纪之后才成为动漫迷的人并没有看过《eva》的tv系列动画,所以对此就完全不感兴趣了。

主办者当中资历最深的一个人叫做丹·柯木萨。他对于罗马尼亚的动画粉丝成长历史进行了如下的讲述。

首先是前期背景:“80年代后期,当时还是旧政权领导下的环境,我就记得在电影院里看过《火鸟》了。而90年代之后,像是《小英的故事》、《花仙子》、《足球小将》等作品也在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过,但是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日本的作品。”

在欧洲的日本动画往往会被人打上“madeinjaan”的烙印。也就是说,renmen并不觉得这是“日本的动画”,只是将其视为同服装、家电一样的、没有文化象征的产品而已。例如,有很多欧洲人就会以为《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其实是西班牙作品。

那么,“日本动画”到底是什么时候让欧洲人意识到:这并非只是普通的“卡通产品”而已呢?

“在90年代的时候,有线电视台推出了一个叫做mangazone的节目。该节目专门播出以日本动画为主的作品。而《龙珠z》的播出,就带来了一个转折点。并且1999年~2000年之间,大学校园里开始普及宽带上网,这也让renmen看动画变得更加方便。在那个国民只有5%的人能够上网、几乎所有人都在拨号上网的时代,一部分知名大学却开始利用宽带了。并且利用一些盗版的免费资源网站,不少人正式接触到了日本动画,而他们也成为了初期的动画粉丝。他们会非常狂热地下载《eva》跟《星际牛仔》等作品。”

之后,在2003~04年,普通家庭也开始普及宽带了,从此网络上的动画流通也变得频繁起来。此前动画粉丝只是很小的群体,并且非常分散,但是他们却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向心力,即“我们是罗马尼亚的动画爱好者”。

“如今的动画粉丝热潮能够产生,最直接的契机在于2006年5月。当时布加勒斯特市中心成立了caruresti书店,而动画迷们会在这儿举行会议。虽然这是个人来人往,随便交流的会议,但是一天时间里就能有数百人参加。并且那一年10月,第一届宅人嘉年华开幕了。然后第二年,我们nijikon也迈出了新的一步。”

如今,无论是nijikon还是otakufestival,每年都能吸引了数千人的光顾。成长为颇具规模的活动。而今年的nijikon2014则有差不多4000多人到场。并且从潜在人群而言,大概能够形成5000人左右的粉丝人群。

目前,“老一辈粉丝”跟“新生代粉丝”之间的兴趣有着极大差异,想要让他们求同存异,恐怕并非易事。1999年~2000年期间的“免费ft资源”一代,跟这一代人开创各种活动之后诞生的新生代,无论从知晓的动画、爱haode动画等各方面都有着差异。说到nijikon,主办方这边大多数是“老一辈粉丝”,而参加者那边则更多是“新生代粉丝”。讲述自己对于《钢之炼金术师》、《犬夜叉》等作品喜haode是“新生代粉丝”,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通过有线电视看到了这些作品,因此深受影响。

从实际意义上,进入21世纪之后,罗马尼亚的动画粉丝们经历了网络快速传播的时代,也呈现出了世代交替的现象。而如今,恰恰是这种现象该出现的时候了吧?

“物语系列x凯蒂猫咖啡”又出新企划

西尾维新《物语》系列与“hellokitty咖啡厅”联合企划将于明天(12月5日)开始在“涉谷arco”正式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