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1、英魂不朽更)(2/2)

作者:苕面窝
是不下来。最后没有办法,火车只能慢吞吞的继续向南行驶。

对于通辽,白书杰犹豫了很长时间,可惜现在兵力不足。如果留下少数人坚守,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两个营的兵力,不keneng挡住小鬼子的进攻,最后只能忍痛放弃。五天之后,两列装甲列车才绕了一个大圈回到阜新。

回到卧虎山,白书杰立即组织召开了125名官兵的公祭大会,并发表抗日通电:

“幽燕抗日支队正式对日宣战!除非日本鬼子退出东三省,本支队不接受一切调停!自今日起,凡属日本国籍者,未经允许踏入幽燕抗日支队的视线中,一律视为奸细就地处决!对日本军政人员,一律不宽恕,不赦免!对于仍想把东三省分裂出去的汉奸分子,决不姑息,斩尽杀绝!对于卖国投敌的汉奸分子,一经抓获,一律处以极刑!”

为了便于指挥部队,号召更多的人参加到抗日的洪流中来,幽燕抗日支队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决定把前敌司令部设在阜新城内。

嘎达梅林在满达日娃返回以后,这才zhidao了幽燕抗日支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竟然全力以赴和日本鬼子干上了!后来经过他们内部一致同意,嘎达梅林率部赶到阜新县城,强烈要求加入幽燕抗日支队!

白书杰本来希望嘎达梅林独立发展,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一支全新的抗日队伍。可是,经过两天的耐心做工作,嘎达梅林就是铁了心要加入幽燕抗日支队。

最后没有办法,白书杰和甘彤经过电报协调一致后决定:嘎达梅林所部编入幽燕抗日支队,正式编成满蒙抗日独立大队!

大队长,嘎达梅林。下辖三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机枪连,共计2397人。装备轻机枪328挺,重机枪6挺,迫击炮12门。

随后调整了各大队的驻扎地点:

刘燕眉所部卫戍大队,随同司令部驻扎阜新城内,负责维持城内治安,抓捕惩治汉奸和奸细。

张翔所部第一大队,驻防宝塔凹,防御阜新南面铁路。侯自得所部第二大队,驻扎卧虎山,防御阜新东面山地。杜光远所部第三大队,驻防敖包岭,防御阜新西北铁路和赤峰方向的通道。嘎达梅林满**立大队,驻扎甘泉岭,防御阜新北面。

白书杰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接管了所有的工商税务管理,也成了阜新实际上的第一人。因为阜新没有高墙深壑,属于四战之地,因此只好把五列铁甲列车从南到北,沿铁路线摆开,既是防空力量,也是各方向的增援力量。

与此同时,又在东山口修建了两个重机枪阵地,扼守东南陆地咽喉。北山口修建了两个重机枪阵地,配合第三大队扼守铁路两侧。通过这几个节点,把阜新外围的四个大队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防御体系。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把卫戍大队的装甲营打散,然后和通辽过来的372名青年学生一起,被整编为两个铁甲战车营。有了这一批青年学生的加入,两个铁甲战车营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装备的认识更加深刻。

1931年12月10日,阜新的防御体系基本构筑完毕,接下来就是要求各部队有针对性的进行防御训练。通俗地说来,那就是打阵地战,据敌人于国门之外!

从内心深处来说,白书杰对于打单纯防御性的阵地战,其实一点兴趣都没有!过去这么多年,他所做的准备,全部都是围绕运动战来实施的。他不愿意打阵地战,说到底就是怕流血!

他不是自己怕死,而是最怕看见战友倒在自己身边!江桥一战,特种营副营长刘振山,还差四个月才16岁!一个优秀的青少年,就在他眼前被炸成了碎片,想起来就心中滴血!每天晚上一闭上眼睛,就是那一百多壮烈xisheng的勇士们在他的脑海里闪现。

可是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现在,他白书杰竟然也是一个大大的名人,他的言行已经不能由他自己控制了!如果他一枪不放就开始打运动战,不仅社会上的舆论不会同意,他身边的战友们也不会同意了!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