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33、三点同时打(2/2)

作者:苕面窝
面可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就你们这几个人,实在是太玄乎了。特别是还有三个人崴了脚,撤退也不方便啊。不行不行!”

孟海涛摆摆手:“我这里有五匹驮马,迫击炮的榴弹你们都带走了,子弹和手雷你们也带走了一大半,可不就空出来四匹驮马啊,尽够用了。况且我们要把剩下的手雷全部砸进去,五匹驮马基本上都是空的,所以撤退没啥大enti。”

“至于说进攻,我们人太少了,肯定不会和小鬼子硬拼。反正他的飞机场还没有修好,飞机也没有过来,能打死多少人就打死多少人。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和那个军人会所距离太近,避免他们给鲍海涛找麻烦。”

说到这里,孟凯华压低声音呵呵一笑:“只要你们两边一开打,小鬼子的注意力肯定不会在我这里,反而是你们非常危险。”

“殷猛鹫和鲍海涛的二排虽然当面之敌不多,但是西面的火车站方向还有一个宪兵分遣队四十多人。你带领梅靖华和龚志强他们攻打兵营,虽然敌人附近没有援军,但是敌人的数量却是你们的12倍。”

“你们要多小心,保存自己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把总司令的这句话忘记了。尽keneng进行远程打击,切忌近身缠斗。凌晨四点开始攻击,无论战果如何,一个小时必须撤出战斗,祝你们胜利!”

因为乌云山兵营的距离最远,战斗分组会议一结束,张景福、龚志强和孟凯华、鲍海涛告别以后,就带领几名队员扛起迫击炮、掷弹筒和榴弹箱,用最快的动作直奔西南方向,乌云山紧靠“龙逊官道”东侧,是一片丘陵上的小山包。小鬼子的乌云山兵营,就是在这里控制孙吴镇及其周边的公路、铁路。

龙逊官道,是条黄沙铺就的大道。从黑龙江边的逊河,一穿过崇山峻岭,草莽密林,向内地伸展。逢山迂回,遇水搭桥,一直修到500公里之外的龙门。

这是由民国政府驻龙门特派员于文波,率领民工耗时三年,在古代驿站驿道基础上修成的新驿道,称之为“龙逊官道”。

驿站是古代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传递谕令和呈送公文的主要交通渠道,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黑龙江驿站始建于1685年,总称为吉林乌拉瑷辉驿站,长1711里,共25站。后来为了抗俄战争的需要,又专修了从雅克萨城至墨尔根(嫩江)间的驿站,总长达到了5000里行程。

“九一八事变”以后,小鬼子占领东北全境,武装力量直接和苏俄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对峙。为此,小鬼子抓了大量的劳工,重新修整“龙逊官道”,而且同步开始了铁路建设。

小鬼子把孙吴作为东北境内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不惜花血本进行构建地面地下军事设施,疯狂地扩充军备。一个不足十万人的小镇,小鬼子最多的时候就驻军十万多人,超过了居民数。

乌云山兵营,就是小鬼子国境第五守备大队的驻地。自从1933年以来,他们就一直驻扎在此。

特战三排排长梅靖华带领三个班的战士,就隐蔽在乌云山东南面一公里的高坡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兵营里面的一举一动。

凌晨3:40分,副大队长张景福和三排副排长龚志强终于赶到这里,同时也带来了战斗命令。

“现在时间紧急,我就简单进行一下战斗分组。”张景福没有废话,直接对梅靖华说道:“你带领一班和二班,四挺定倭一号轻机枪,加强四挺歪把子轻机枪,四具掷弹筒和足够的弹药立即出发,迂回到兵营西面的公路旁边构筑阻击阵地,挡住兵营大门。”

“龚志强,你带领三班和六门迫击炮,就在这里构筑炮兵阵地,两挺定倭一号轻机枪和两挺歪把子保护你的侧翼安全。你们把兵营标定为三个轰炸区域,每个区域两门迫击炮进行两轮十发急速射,把120枚炮弹全部打出去!”

“我带领六名枪榴弹手和弹药手,摸到兵营80米附近,对所有建筑物发射凝固汽油弹。凌晨四点整,迫击炮率先发起攻击,战斗时间为一个小时,打完就撤退,现在分头行动!”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