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08、改造军舰(2/3)

作者:苕面窝
突突突”、“咻咻咻”响个不停。按照黄巧云的估计,这三天时间估计已经打掉了3吨炮弹!

在这个过程中,兵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就随时准备着,不是要调整炮管的捆绑方式,就是要重新加工某一个部件。尤其是各种变形齿轮,也不zhidao浪费究竟有多少。

实验的第二个内容,就是白书杰“山寨”的火控雷达scr584炮瞄系统,现在编号“d炮瞄火控系统”。

“d炮瞄系统”,由两组天线组成,能够自动扫描360度方位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距离,确定优先打击的一个或者两个对象。

白书杰并不是神,不能一下子就能够跟踪几十个目标,打击其中多少个目标,他也没有这种好高骛远的想法。

目前能够勉强应付的,就是一套“d炮瞄系统”,能够同时控制两座密集阵,同时打击一个或者两个目标!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才是白书杰的设计指导思想。他没有办法把10根炮管绑在一起,但是利用两座密集阵打击同一个目标,变相增加了火力密度。

并不是白书杰不想把射速提上去,而是这个时代的钢材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提速就意味着降低射程,就意味着要不停地更换炮管、击发机构、弹簧片。

看起来瞬间射速很高,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放在飞机上,那根本就成了“一炮作废”的铁疙瘩,这个白书杰不愿意。

从这个实验过程开始,单独准备的一台电动机终于开始参加实验。因为接下来已经是“半自动”、“全自动”的模式变换实验。

被打击的对象,就是一个报废火车头,在12003600米距离上,沿着轻便铁路不断移动。当然,受打击面加装了三层400mm厚的铁板,作为临时装甲。

经过半个月来回折腾,打出去5吨炮弹,成功了吗?

不,失败了!密集阵并没有失败,失败的是“d炮瞄系统”。

白书杰希望“d炮瞄系统”能够指挥两组密集阵,同时打击不同方向上的两个目标,失败了。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火控雷达scr584炮瞄系统,属于机械计算模式,并没有计算机那么强大的功能。它能够瞄准一个目标,那就已经很bucuo了!

所以同时对两个目标射击的时候,总是只有一座密集阵开火,另外一座就在休息。实际上就是两座密集阵轮番开火,这就是白书杰的实验结果。

“他娘的,老子已经很有耐心了,结果还是属于好高骛远!”白书杰经过三天的仔细推演,终于发现enti的根源:“看来,在计算机技术成熟之前,同时打击多个目标,那是不keneng实现的!”

一次只能打击一个目标,白书杰终于死心了。

经过仔细测算,一座30mm五管密集阵,的战斗全重2750公斤(含200mm护盾),不含旋转底座和护盾985公斤。

一座20mm五管密集阵,战斗全重2390公斤(含200mm护盾),不含旋转底座和护盾625公斤。

白书杰要作为试验型改造的一艘军舰,就是飞龙301驱逐舰(芙蓉丸),现在已经拖进了的新修船坞舾装台。

分舰队司令张冰洋也不zhidao总司令究竟要干什么,在他看来,飞龙301驱逐舰已经很bucuo了。

这艘驱逐舰的基准排水量820吨,满载排水量1100吨;主尺度:85.3米(全长)/8.1米(宽)/2.5米(吃水)。

动力:2台布朗柯蒂斯式单级减速齿轮蒸汽轮机,3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21500马力;燃料371吨;航速35.5节,航程3000海里/14节。舰员:110人。

火力:3座单装三年式120毫米45倍口径主炮,射程24公里;2挺7.7毫米高射机枪机枪;

鱼雷:双联装六年式533毫米x2,配六年式鱼雷6枚,1号水雷20颗;深弹:投射机x2、滑轨x2,深弹36颗。

但是白书杰zhidao,小鬼子的舰艇,声呐系统就是个渣,所以后来才让美国潜艇打得没有还手之力。

小鬼子海军对于潜艇的使用,就和陆军对坦克的使用同一个水平,那都相当于幼儿园水平,暂时不予考虑。

飞龙301的航速35.5节,120mm主炮射程24公里,目前暂时还行。反正小鬼子的驱逐舰都这样,那也不相上下。等到射程27.5公里的新炮回来了,再更换也不迟。

所以,在新的声呐系统还没有回来之前,白书杰首先就要提高飞龙301的防空火力,增加自保能力。

拆掉两挺7.7mm的九二式双联高射机枪,再把两座d30mm五管密集阵搬上去。两座密集阵,分别备用弹箱9个(1万发)。虽然尺寸比原来大一些,重量也增加了两吨,但是白书杰认为无所谓。

大不了减少4吨燃料,反正也没有准备跑很远。3000海哩,还是2800海哩,对于白书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