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章 钓鱼城之战 独钓大中原 1(1/2)

作者:一生怅叹
而让游海龙赢得天下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是:

钓鱼城之战。

这场“钓鱼城之战”,我只是当做故事来讲的,可也是依托真实的战争来写的。

历史上的钓鱼城之战,是一场旷日弥久和影响深远的一场战争,它的意义重大:

蒙哥汗(忽必烈的哥哥,蒙古大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它导致蒙哥汗发动的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

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

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

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大军,一路克捷,已经打到潭州(今长沙)城下。

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钓鱼城之战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

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

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

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

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

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已远远地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再次,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政策。

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

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之士。

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地疑忌,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

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地破坏。

蒙哥汗曾留下遗言:

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后来钓鱼城降元时,开出不可杀城中一人的条件,而后才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

1279年守将王立开城,钓鱼城才落入蒙元之手。

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过程中杀人过亿,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得干干净净的。

惟有钓鱼城抵抗了36年而全身而退,用实力让魔鬼们放下屠刀。

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故钓鱼城有“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的美誉。

这些都是钓鱼城之战的历史影响,我要讲的是钓鱼城的传奇故事。

游海龙率领着手下军队对孟如龙是闻风就逃,可是到达一处绝佳的山城以后,就决计不再逃跑了。

这座城就是钓鱼城。

钓鱼城坐落在突兀耸立的钓鱼山顶,钓鱼山相对高度约300米。

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东面又有大山为屏,地势十分险要。

这里既有山水之险,又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路,可通达四川各地。

水围城、山护城,山水烘托着这座雄关钓鱼城。

这些绝佳的战略优势肯定打动游海龙的心了,然而真正让他决心留下来的却是钓鱼城内外的优越的生存环境:

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水源充足;城内有大片田地,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

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

游海龙敏锐地感觉到:

这里就是自己绝佳的落脚之处——在这里落脚不说别的,就是这里的山水都成为自己的将士了,可以帮忙牵制孟如龙很多的军队呐。

当然了这只是游海龙的退路,而进路却也是在这退路里的:

若是孟如龙率军攻打,自己就在守城的过程中伺机灭掉他尽可能多的军队。

一来到钓鱼城,游海龙就开始大造声势:

在钓鱼城的南北两面,修建直到江心的一字城墙。

这种平面呈垂直于山势河道的两条“一”字形城墙,构成垂直于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