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七章 凌世荣的困境(2/3)

作者:都市言情
影公司,在整个五六十年代电懋公司一直是邵氏公司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老板陆运涛是凌世荣的至交好友,所以二哥的院线一直都在放映电懋公司出产的电影。

电懋公司成立于1955年,虽然有自己的院线,但影院的数量没法跟邵氏或二哥手里的影院数量相比,陆运涛擅长制造电影,凌世荣擅长经营影院,手里又有遍布整个东南亚的院线,两者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

两人一直合作的很好,这样下去说不定有一天电懋公司会成为全香港或者东南亚最大的娱乐巨头也说不定,但是就在1964年,电懋公司的董事长陆运涛飞机遇难。

空难之后,电懋内部一片混乱,由陆运涛的妹夫朱国良继承。1965年,朱国良宣布把电懋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

朱国良虽然延长了电懋的寿命,但他跟凌世荣一样,都不善于经营电影制作公司,就这样撑了好几年,国泰电影制作公司关闭,其母公司只剩下电影发行和影院经营一途。

而凌世荣的亚洲院线呢?在陆运涛空难以后,电懋自然也就烟消云散,香港电影形成邵氏电影公司一家独大,由于之前他跟陆运涛合作时,与邵氏竞争得太狠,所以邵氏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向亚洲院线供应过一部影片。

后来凌世荣曾向宝岛、日本、好莱坞、欧洲购片,但这些影片根本就无法与邵氏的影片竞争,所以就一直都在苦苦的支撑,前两年嘉禾的成立,凌世荣又跟嘉禾合作了起来,去年《唐山大兄》的热映,让凌世荣很是风光一把,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的嘉禾还不是以后的嘉禾,生产的影片数量极少,根本就满足不了凌世荣的需求,很多时候亚洲院线都是无片可放,就算有影片放也没什么人来看,都是西洋片,偌大的一个影厅,空空荡荡,来看电影的还不足一百人,好的时候还不到两百人,就这样凌世荣撑到现在,不想在撑下去了,希望早点结束。

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以后,凌世哲问道:“香港有那些公司愿意接手?”

“嘉禾、邵氏都派人跟我接触过,都有收购的意愿,但是价钱谈不弄。”

“你心里的价位是多少?他们出价是多少?”

“院线包括整个东南亚和日本一共有三百六十多家影院,10个亿港币非常合理吧,但邵氏只想出6个亿就想吞下我的院线,嘉禾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出来。”

凌世哲点了点头,遍布整个东南亚的亚洲院线,十个亿的确非常的合理,他记得在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邵逸夫把邵氏电影关门,他的几个儿孙把邵氏院线在南洋的部分影院给卖掉,就卖了近十个亿;在八十年代只是在南洋的部分影院就卖了近十个亿,除开通货膨胀的因素,在七十年代遍布整个东南亚和日本的亚洲院线,十个亿怎么都不算贵。

“除了这两家公司以外,就没有第三家公司叫价吗?”

“有,好莱坞的环球公司喊价两千万美元,摆明了是想趁火打劫。”凌世荣一脸气愤的说道。

“影院经营不下去,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片子可放,西洋片又没人来看,二哥有没有想过找香港的独立制片公司?”

凌世荣摇了摇头说道:“老七你有所不知,香港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邵氏和电懋两大公司对峙的局面,根本就没有独立电影的生存空间,电懋关闭以后,邵氏更是一家独大,那里有什么独立电影公司生存的土壤。”

“且!独立制作没有生存的土壤,那是因为没有影院放映他们的电影好不好?你的院线不是没有片源吗,他们正好有片源,找他们去啊!”凌世哲被他搞的无语问苍天,香港电影是大垄断时代没错,但不可能没有独立制片的存在,只要凌世荣好好的找一找,不愁没有电影上映,十之**是他的公子哥脾气发作,看不起那些独立制片。

“电懋关门后,我也找过那些独立制片的影片来放,但绝大部分的影片都是扑街,一个影院的上座率平均还不到两成,甚至很多时候还不到一成,亏啊,大亏啊!我还敢去找他们的影片来放吗?”

“二哥你的影院是多少个座的啊?”

“平均一千人座,怎么了?”

“一千人坐的影院,平均上座率不到两成也就是不到两百人,很多时候甚至不到一百人……”念到这里,凌世哲突然想起关键所在了,现在的影院都是单厅影院制度,一个电影院就是一个厅,几百上千个座位,多得有好几千个座都不稀奇。这个时代的人们娱乐方式很少,买得起电视机的人也非常少,人们晚上的娱乐消遣基本都是看电影来打发日子,所以这个时代的电影院都是大影厅制度。这不像后世人们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看电影的人很少,又仅限于年轻人,大影厅制度自然就被多厅电影院给取代了。

一个电影院很多个放映厅,每个厅只有一百个座位,就连主厅都只有两百个座,这种多厅影院跟凌世荣说得情况不是很对应吗?在心中组织了下语言,凌世哲说道:“看来不是没有独立制片嘛,只是因为独立制片的观众上座率不高引起亏损是吧?好解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