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非凡业绩第一百二十二章指南针号
九月二十日下午,浦海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津门的市委\领导也一起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国家将在津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日供水五万吨级的海水淡化工厂,二十二亿华元的基础建设费将由华夏指南针投资控股基金赞助;
渗透池、大口径输送管道等金属结构件将由浦海绿意环保集团生产,渗透膜将由南江海蓝集团下属的塑化公司生产,国家计划投资一百六十八亿元,疏通已经淤塞的永定河,将这里作为蓄水区,同时建设一条从津门到龙京、日供水五万吨的渡槽管线,解决龙京地区缺水的状况。
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没有想到,华夏政府的动作会如此快速高效,要知道从实验室出来的科研成果,进入大规模应用,需要一个吸收消化的转换过程,华夏政府能够如此果敢行事,应该是经过了相关专家的评审确认。
一时间,各国化工行业巨头纷纷来到华夏,通过商务部等关系,寻求与指南针投资控股基金的合作,或者邀请华夏新材料研究所与他们国家的材料研究所建立横向联合机制,或者邀请赵宏等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到他们国家讲学。
指南针投资控股基金早就有了预案,谈判的进程很快,最后确定了三家国外的合作方,德意联邦莱茵化工、美力克通用电气下属的伯格纳环保公司、酋长国城市发展工业公司,都是老朋友。
九月二十四日,世贸组织特别会议决定,吸收华夏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华夏正式成为中的一员,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告一段落,接下来是与各成员国之间贸易的细节谈判。
九月二十五日,指南针投资控股基金下属的南江重工作为合作主体公司,与三家国外企业在浦海签署了合作协议,以浦海实验室为合作平台,进一步寻找合格的生产企业加盟,聚丙烯立体结构合成与海水淡化电离渗透膜两项世界性专利由指南针投资控股基金授权给实验室,其他三家公司各缴纳一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给华夏新材料研究所,十五年后取消专利限制。
在所有媒体对这两项化工行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大唱赞歌的时机,有经济学家指出:指南针基金的做法,与高能电池、太阳能光伏板、磁悬浮城际轻轨一样,在有限的范围内合作,是一种变相的市场垄断行为,但又不违背各国的反垄断法。
水蓝星******华夏第一个国庆节即将到来,所有国人都在为国家的科技取得重大进步而欣喜的时候,九月三十日上午,华夏第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指南针号”和两艘050型的导弹驱逐舰入列东海舰队,让所有关心国防建设的民众欢欣鼓舞,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了,国防实力也在稳步发展,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
国内的新闻媒体仅公布了“指南针号”的大致尺寸、排水量、区域防空导弹系统、舰载直升机等概况。
国外的新闻媒体转载报道后,很快引起了所有大**方的关注,因为通过图片发现,这艘导弹巡洋舰前甲板有两组舰炮,一组是155毫米的双管42倍常规舰炮,另一组是单管的正六边形炮口的舰炮,有专家指出,这有可能是电磁轨道炮。
在当天下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的提问后明,“指南针号”上确实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款可用于实战的电磁轨道炮,具体性能数据属于保密阶段,不便向外界透露。
但新闻发言人强调,华夏一直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海外合法利益也需要保护,研发新型舰船走向深蓝是理所当然的事,华夏的海军建设数量是有限的,也无意挑起世界军备竞赛。
电磁轨道炮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各种猜测都有,根据汉氏防务周刊和简氏防务周刊上专家的推断,华夏的电磁轨道炮依然处于实验性阶段,射程在八十到一百三十公里范围,爆炸当量可能相当于载弹量1.5吨的反舰导弹,可以作为射程四十多公里传统舰炮和三百公里范围反舰导弹的补充,这种论述得到了很多军事专家的支持。
也有好奇的民众通过舰艇的名称猜测,这艘国内最大的海军作战舰艇用“指南针”来命名,不符合海军装备部制定的命名规范,是不是有可能与指南针投资控股基金有关,但这样的议论很快被大量网友否定了,这应该是一种巧合,或许海军装备部一改传统,不再用省份、城市、大山、湖泊等来命名了。
指南针,在最远古的时期被称为指南车,属于华夏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
这艘战舰是新华夏成立以来建造的最大吨位水面作战舰艇,开创了华夏海军建设的一个新时代,所以用“指南针”来作为舰艇的名称,非常恰当,也很有时代意义。
网络上的消息鱼龙混杂,不管哪种法,国内的军迷们反倒是津津乐道,改革开放二十一个年头,几乎每十年一个台阶,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的第五位,也许下一个十年,可以进入前三位。
实际上,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指南针号的战力可以是超群的,全封闭式结构,平滑的雷达反射面涂装了吸收雷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