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章 取仕不平,江淮风起(2/2)

作者:鸭油汤包
把事情处理好,也没有提出异议。

“那,您什么时候去找孟掌柜?”阿贵问道。

“不急,得过上两天再说。”

阿贵明白了,掌柜这是要一码归一码,不能让孟兴源觉得他们是借着帮助越清楼的情分来压他的,而是互帮互助,让彼此都得到好处。

这招真的不错……阿贵对掌柜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分。

“过两天,我把伙计们叫到一起宣布这件事,让大家都表个态,然后再去越清楼。”周实说完,就让他们各自去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后几日,丰德楼无话。

这一天,丰德楼刚刚结束中午的营业,何守信就来了。

到了雅间后,他把身上的打扮一卸,开门见山地说:“江淮商会的人招了,是他们和吴兆锟串通,共同谋划舞弊的。”

终于……周实松了一口气,连忙给何守信上茶,请他把案情好好说说。

大梁建立初期,南方安定,迅速发展繁荣,而北方常年受战乱和胡人侵扰,尚未恢复,科举中总是南方学子摇摇领先,霸占招榜,而北方学子则难以考取功名。

当朝考虑到长此以往北方人心难定,推行南北榜制度,让南北举子分别录取,以彰显公平。

但是南方人口多于北方,每年应试的举子更是差距悬殊,但是最终登科取仕的人数却是南北各半。加上北方举子的水平确实比江浙举子差上一截,让南方举子十分不平。

朝廷放开商人出身参加科举的限制之后,各大商会纷纷为本地的举子提供支持。建立学堂、请名士讲课、为进京赶考的举子提供衣食住行等,只求让本地人走入仕途,扩大影响,也借此提高商人地位。

江淮本是地灵人杰之处,但奈何取仕不平衡,纵使江淮举子有定国安邦之能,也难以争得更多榜位。加上朝廷为了安抚巴蜀,在取仕时有所倾斜,严重威胁江淮商会的利益。

于是,江淮商会想出了歪招。他们买通了朝廷高官,将礼部尚书的女婿安排到江淮重地江都做官,又慢慢笼络他,通过他来联系礼部尚书,策划了一场科举舞弊案,让俞子材将试题泄露给江淮商会,让江淮的举子早做准备。

可惜,这一场谋划十年,官商勾连,牵扯四品以上高官达二十余人的惊世大案一朝破碎。先是吴兆锟收下的贿银被发现,然后栽赃巴蜀商会的密信也被揭发,巴蜀商会中的叛徒卫延兴也被披露,最终礼部尚书俞子材也被打入大狱,等候发落。

谁能想到,这桩大案的水落石出,竟是江都城中一个酒楼掌柜的功劳。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