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47 从来如此,便对吗?(2/3)

作者:八零阿涛
两人说了一会儿,杨小涛便回到屋里休息。

杨小涛则是拿出图纸,开始研究起来。

第二天,杨小涛起床,门外田主任已经收拾利索,戴着帽子,一副旅游打扮。

杨小涛见了也不在意,两人出门,并没有在工厂里吃完饭,而是坐车离开工厂,来到金陵市里准备找地吃饭。

临行前,两人都准备好了粮票,都是全国粮票,在哪都通用。

何况金陵这么大的城市,不愁找不到吃饭的地。

走在金陵道路上,这里跟四九城还不一样,道路两旁房子的样式更加紧凑。

行走在其中的人,不时说着本地土话,杨小涛得仔细听才能明白。

不过在这里,经济方面明显更加活跃,一路上不少店铺开门,里面坐着不少人。

杨小涛两人找了一个摊边位坐下,摊主是个老妇人,一脸的褶子,话不多,但手脚很是麻利。

田主任看着一旁忙碌的老妇人介绍着,“别看他们在这路边像小贩,但背后每一个都是有户有证的店铺。”

“只不过这种传下来的老食,就是在这闹市吃起来才有味道。”

杨小涛点头,现在开饭馆都得合营,谁敢乱搞?

杨小涛没多说。

一旁的田主任已经点了两份蒸糕,又起来去旁边买了两份蒸包子,连着蒸笼一起端过来,“正宗金陵小笼包,白菜馅的,尝尝。”

杨小涛拿起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包子,上面每一个褶都很清晰,放嘴里咬破皮,带有温度的浓郁汤汁先进入嘴里。

有股白菜的鲜嫩,还有肥肉的味道。

里面有肉,倒是出乎预料。

杨小涛将整个包子放进嘴里,而此时,蒸糕也做好了,老妇人拿下来,瞬间,一股米香迎面扑来。

杨小涛看的仔细,这蒸糕用的是大米,里面还参杂一点糯米,此外顶上还有一颗红枣。

因为蒸的通透,米黏在一起,已经成型。

不过,杨小涛的注意却是放在那蒸糕的东西上,仔细看了,分明就是一个饭盒,下面连着一个铁管,另一头连着一个烧水的铁壶,这饭盒拿下来倒出,正好一次就俩人份。

随后老妇人又抓了把大米,糯米红枣的放进纱布里,然后一起放进饭盒,继续放在上面蒸汽。

不得不说,这里的人,很有商业头脑。

两人吃完后,杨小涛起身付钱。

这一顿,不仅花了钱还付出一张两斤的全国粮票。

随后两人在城里逛着,中午去了长江边上,看了正在建造的长江大桥。

“这座桥,用的可是争气钢!”

田主任指着远处忙碌的人群,颇为感慨。

“什么蒸汽钢?”

“是,争口气的争气!”

田主任随后解释着,杨小涛这才恍然大悟。

“这里用的桥梁钢铁,可都是咱国内做出来的。”

“当初联盟那里不给了,咱们只能自己做,这用的钢铁可不是简单的,都是锰钢啊!”

田主任感慨着,对正在建造的长江大桥很是上心。

两人又看了会儿,这才坐上船,来到对岸。

下午,杨小涛跟着田主任游玩大半天,累的腿脚都酸了,也买了不少玩意,等会去给家人分享。

最后准备回化肥厂的时候,杨小涛特意去当地供销社买了一条烟。

雨花石。

也算是金陵本地烟里的代表了。

回到化肥厂已经是晚上,刘厂长带着几个人招待杨小涛两人,算是送行。

或许是杨小涛没有坚持下去,亦或者是要走了。

这次刘厂长和身边的几人态度非常和蔼,说话也很幽默,不时询问今天去城里游玩的事情。

说到一些景点,还会着重介绍一番。

杨小涛也在一旁听着,这些事情,也许就是将来的谈资。

起码证明,自己来过。

相比起几人的热情,这晚饭桌上菜肴也是精致,就是,量有点少。

杨小涛勉强吃了个半饱,决定烟枪回去再啃根火腿。

周二,杨小涛早早起床,跟田主任坐上离开的汽车,在刘厂长等人的挥手下,离开化肥厂。

随后前往火车站。

就在杨小涛坐上火车的时候,四九城,钢铁厂,一群人站在车间里,面色严肃。

“安工!”

管志勇看了会儿施工现场,还是不放心的问道。

“这样做没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