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70 没见识(2/3)

作者:八零阿涛
能喝的也就是徐远山了。

不过,其他几人都听说杨小涛在泉城的事,那可是把汪大海喝倒的主,还是别在这里丢人了。

都是大老爷们,吃饭也没啥讲究,几人都有事,时间急,吃的也快。

没一会儿就把桌上的饭菜吃光。

随后,徐远山还要去趟机修厂,跟丁祥军道谢。

人情得还。

李志兴是精神焕发,尤其是杨小涛说农场需要大量的水泥管子,希望水泥厂能够多生产一些。

具体数量和资金问题,会跟农科院反应后再联系。

李志兴说没问题,甚至将这次带来的水泥管子都送给杨小涛,不要钱的那种。

杨小涛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几根水泥管子,没多少钱。

最忙的是孙国,他要回厂子里找人继续生产打井机,尤其是钻头,更是要多准备些。

蒸汽机有点难先放放,其他部件不能等。

几人吃饭是风卷残云,很快就将桌上的饭菜吃光。

陈宫也要回去督促八车间多打造压水井,这可是跟水井配套的啊,可以想象未来肯定需要不少。

几人吃完后,杨小涛跟李志兴说明情况,会跟农科院的同志商量,到时候水泥管道的事就拜托李志兴了。

李志兴拍着胸口保证道,只要有信,送货上门。

送走几人,趁着天亮,杨小涛准备将打井机和剩下的水泥管子带回杨家庄,趁着明天休息,多打几口井。

下午四点,刘怀民几人离开四合院,坐上车前往轧钢厂。

杨小涛叫来周奎,说明情况,两人将东西搬上车,王大山硬是将王军塞过来,杨小涛也没多说。

两人赶着车子,杨小涛骑着自行车,赶往杨家庄。

天黑下来的时候,赶路的三人终于到了杨家庄。

这一路,三人遇到不少巡逻队伍,有各个村子的,这些人见杨小涛后,很快放行。

也有不认识的,应该是特意安排保护农场的,虽然认识,却也是公事公办,将三人带到驻地后,经过电话联系,这才放行。

杨小涛清楚,以后要出入必须办个证了,不然太麻烦。

回到杨家庄,杨大壮带人在门口等着。

手电筒打开,周奎牵着骡子进了大队部,众人虽然好奇车上的东西,但对这头健壮的骡子更加欣喜。

现在杨家庄里的牲畜,一大一小两头牛,再就是一头驴。

就这配置,在周围十里八乡的,绝对是头一份。

现在,又多一头骡子,自然成了全村人的宝贝。

这年代,不管是驴还是骡子,能干的事太多了。

拉车,拉磨,耕地,打场.

多了一头骡子,等于多了一个帮手,全村劳动力增加一成啊。

“小涛,这是轧钢厂给咱的?”

杨大壮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成为农庄的时候,农科院就想着增加牛马数量,加强耕种能力。

可请求后,上级并没有同意。

原因很简单,现在到处都缺,农场的开办已经很照顾了,若是再‘得寸进尺’,上面也会有意见的。

起码在拿出成绩前,不会再开这口子。

可现在,轧钢厂竟然‘支援’了一头骡子,杨大壮等人哪还忍得住,只想着再三确认一番,生怕杨小涛说出个不字。

“我都是说好几遍了,这骡子就养在咱们村里。但要是有任务,必须先挤着任务安排。”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给咱们村了。”

杨大壮咧嘴笑着,别的先不说,单单这头骡子,就值了。

不就是养一头骡子吗,他们村养的起。

看着杨大壮杨石头等人都围绕着骡子转,一会儿说这骡子高多少,一会儿看看蹄子,说什么刚打的马钉,不用修了,更有人摸着骡子,就差亲上去了。

杨小涛没好气的走上前去,“都帮忙把东西搬下车,小心点。”

几人这才在杨小涛的安排下将东西搬到大队部里面。

吩咐人看好东西,杨大壮给周奎王军安排好住处,杨小涛就不管这些盯着骡子看的人,转身往家里走去。

看什么骡子啊,没看到后面的东西?

没见识啊。

还没到家,就听到旺财的叫声。

小薇从袖子里钻出来,立马飞到旺财的身上,享受柔软的床垫。

推开门回到家里,冉秋叶跟杨太爷都是吃惊,怎么这么晚回来。

杨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