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31 顺与不顺(2/3)

作者:八零阿涛
周日也要去轧钢厂,因为地方的同志表现出来的热情,根本刹不住,都想最快时间,搞出样板。

如此情况下,工作的进展飞快。

三月底,最先传来好消息的是四九城的电子机械厂,或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王大轩带人前去指导后,只用了三天,就制造出符合设计的电热装置。

随后津门的广播器材厂,他们经过一个周的时间,成功完成对高压锅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实验效果良好。

接着便是金陵的温度控制部件。

沪上的安全装置…

一个个好消息不断汇聚,联合工作组的人也觉得兴奋。

刘怀民三天两头打电话,要么就是亲自过来查看情况。

杨佑宁也是如此,每天都问下进度,只是看杨小涛那忙的胡子都留出来了,只能在一旁侧击,询问陈宫的情况,

陈宫这几天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所有联系都有他的身影,甚至在出现矛盾的时候还充当润滑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调和的火候在他手上越发纯熟。

杨小涛甚至觉得,让他当个人事行政经理都行。

因为有陈宫在,他只需要说出自己的需求,剩下的,陈宫都能跟人掰扯明白。

时间不断过去,看着越来越多的部件只要成功,已经有人从外地赶回来,带着部件等待检验。

对此,轧钢厂内的氛围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在联合工作组内,却是有些凝重。

因为他们清楚,各个地方做出来的东西,最终要成为一个整体。

若是各地的部件没有问题,而最后拼成的电高压锅没有成功。

那就是,设计的问题了。

对此,刘怀民杨佑宁几人不止一次想要问杨小涛设计的事。

但看到杨小涛那样子,根本说不出口。

他们也知道事情进展到这步,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只能希望杨小涛延续以往的成功,这次也能做好。

相比起联合研发工作的顺利进展,在抗盐碱玉米上,杨小涛却是遇到了困难。

现如今,在盐碱地里种植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当然,这是外围用来遮掩耳目的。

靠近墙壁的玉米,在小薇的催熟下,已经长了三茬。

也就是这三茬,让杨小涛对抗盐碱玉米的性状有了大体了解。

根据小薇的反馈,三种玉米的生长情况各不相同,虽然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但在细节上还是能够看出差别。

在对、两种植株强化能量后,两种植株的抗性表现明显,

其中,植株的独特能量点,让种植的植株大半存活,表现为抗盐性强,但抗碱性弱。

株的能量点同样存活率高,但表现性恰恰相反,抗碱性强,抗盐性弱。

只是这两种植株能量得到了强化,本身的优势和缺点也更加明显,而且两种植株自交后生长出来的玉米颗粒不仅稀疏还很小,跟杨小涛获得的玉米粒差不多。

这点说明单纯的强化能量,并不能解决抗盐碱的问题。

植株则是不同,因为本身既没有的能量,也没有的能量,就像是一段基因空白。

所以对于盐碱性的抗性很弱,也是三种植株里面成活率最低的,但生长出来的玉米棒子却是产量最多的。

当然,这是相对于、两株的,比起普通玉米还是差很对。

三种不同的植株表现型被摸清楚后,杨小涛一度认为自己距离成功不远了。

毕竟明面上的表现,跟上次实验杂交玉米差不多。

所以这两天杨小涛按照杂交的方式对三种玉米分别实验,但结果吗,却比想象的要残酷。

首先是之间的杂交,不论是哪个当雄花,哪个当雌花,两者之间的杂交玉米种子生长率比单一的更低,而且生长出来的玉米棒子,上面大部分都是空的,仅有的几个,种下去指挥更少。

其次是、之间的杂交,这两种得出的种子,大部分都能长不出来,而且长出来的玉米,虽然抗性比起单独的植株要强,但玉米的产量却是低了许多。

而后便是各种实验,甚至那杂交二代的玉米让小薇检查,然后再实验,如此得到的玉米比起一代更差。

一连串的实验计划不断出现在笔记本上,然后又被填上结果后,迅速抛弃。

杨小涛的要做的实验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甚至还让小薇重新解析抗盐碱玉米与普通玉米的不同,结果发现还是最初的三种植株,这也坚定了这三种植株与抗盐碱行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