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86章 谁说职业运动员听歌就是不务正业?(2/3)

作者:紫锋01
教学经验的科研型运动员,对于这个“量变引起质变”,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

因此再小的地方,他都做了规划,反正他有现成的知识体系,不然光凭一个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比如现在陈娟喜欢听听歌,平常也听,这个习惯团队评估不会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那么就不需要赛前进行改变,继续保持就行。一切都维持最习惯的状态,你的皮质醇才可以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不会波动太大。

这一套自然在国内这些传统系培养出来的人眼中,实在是“过于宽松”。

毕竟她们从小接触的理念就是————比赛一定要认真严肃专注全力以赴。

绝对不能做和比赛无关的事情。

你要是赛前还听磁带看视频看网页或者看漫画笑话书,估计你的教练早就劈头盖脸过来了。

一定会语重心长告诫你,面对比赛要态度认真,不能这么吊儿郎当。

可……哪些是和比赛无关的呢?

皮质醇和各种突然改变习惯的应激反应,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当年也不懂这些,也没这些科学理论去深入专研,自然是下意识这么做。你做这些,就是“不务正业”,必须认认真真,什么都不能干,就想着比赛才算是。

但事实上人体就是这样一个体系,突然打破平衡或者习惯,就会让人体内激素或者心态发生变化。而且你不准干别的转移注意力,那么你的脑子里自然就一直想着比赛,你要是大赛型就算了,还会越想越兴奋,可是绝大部分不是这个类型的怎么办?

自然会越想就越多想,越想越紧张,越想越放不下。

最终我们以前经常在国际赛场,发挥大失水准,完全没有发挥平常国内水平。

和过度重视,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这些很长时间内都被认为是和运动完全没有关系的方面。

所以其实最终的结果还是————

知识储备太少。

专业知识关联不够多。

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够强。

或者一句话四个字总结——————

要多看书。

而且根据后世的论文调查,给出了明确的数据,全世界的运动员很大一部分都遭受了慢性压力的影响,如果没有恰当的压力管理,他的运动表现,就会降低。

比如现在的听歌,就是典型的运动动心理学意向激励的一种。

“娟,娟姐,我能问下你就这么听音乐,你们教练不管你的吗?”

“啊?”陈娟摘下一边耳机,问道:“什么?”

两人又重复了一遍,陈娟疑惑道:“为什么要管这个?听音乐很舒服,心情可以放松啊?”

“可是,可是……”两个人可是了半天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最后只能是强行组织了一下爱语言道:“可是马上就要比赛了啊,还是亚运会的决赛,你还听音乐放松,是不是有点……”

“有点什么?不务正业?不干正事?玩物丧志?”陈娟仿佛想到了什么,反问道。

结果两个人立刻点点头。

这给陈娟也看乐了,道:“你们的教练和团队没有和你们说过吗?”

“赛前是需要放松的,尤其是短跑,身体放松很重要,太集中太紧张,时间长了你不仅仅会肌肉疲劳,你的神经也会疲劳。要学会压力管控。”

“听音乐……和这个什么肌肉疲劳和神经疲劳有什么关系?和压力又有什么关系?”叶佳呗道:“你这么做,万一没有比好,肯定会被骂死的。”

“那我问你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陈娟突然道。

“喜欢啊。”两个人异口同声,其实不用回答也知道,都是年轻姑娘,都是年轻人,谁还不喜欢听听音乐,哼哼歌,但是这样在传统的队伍里面,很多教练和团队都是认为“分心”和“不务正业”或者“不够严肃”,采取一刀切,几乎禁止。

“那不就得了。”陈娟笑着说道:“我告诉你们啊,首先这是我的习惯,我的团队做了专业评估,这是对于运动正向的习惯,不需要改变。其次就是,音乐有很多好处,而且可以直接提高你的运动表现。”

“这……怎么可能!”两个人的认知里面,完全不存在这个观念。

“当然可能。”陈娟道:“音乐可以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而这些又会影响到力量和力量耐力和疲劳值。疲劳感觉通常用主观疲劳感觉量表,也就是rating nf erceived exertion,简称进行定量评定。re值越高则疲劳程度越重。在安静和快速音乐(140-145节拍/分钟)条件下,进行20分钟70%最大耗氧量的单车锻炼,结果发现,在听音乐锻炼时,被试的疲劳程度明显减轻, re值明显下降。在听古典音乐的同时,进行15分钟的跑步运动。结果,与不听音乐者比较,他们在运动中及运动后3 min之内的 re值、心率及收缩压均有显著降低,运动后3 rain的乳酸显著下降,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