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看到了今天早上的解放日报,看过之后就是吃了一惊。>
击落日军193架飞机?>
歼灭日军第六坦克旅团?>
从报纸的照片中,他看到了-1型坦克的身影,照片虽然比较模糊,但是他依旧可以分辨出这辆坦克应该是重型坦克,而且坦克上加载的是六管速射机枪。>
苏联人提供给谢宝庆的?>
不可能啊,苏联现在跟德国打得你死我活,哪会有多余装备支援给中国。>
而且就算苏联能给中国提供几辆坦克,那也到不了谢宝庆手中,谢宝庆的部队根本就不是蒋的嫡系部队。>
难道他们自己有能力生产坦克了么?>
史迪威叫来几位对中国情况熟悉的参谋,结果大家同样都是一头雾水。>
对于中国报纸上的战报史迪威一直是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但是谢宝庆部队的战斗力史迪威还是有所了解的,解放阳泉的时候他就在现场。>
缅越战场战斗不利令史迪威一筹莫展,中国的远征军被阻松山,美军不擅长山地战和丛林战,在日军手中吃了不少亏。>
现在史迪威看到这张报纸眼前就是一亮,谢宝庆的部队这么能打,何不将谢宝庆的部队调来缅甸一线对日作战?>
按照盟军协定,中国军队也隶属盟军指挥,史迪威确实有权利调动中国军队赴缅参战,但是也要跟重庆的蒋沟通协调才行。>
史迪威跟蒋的私人关系糟糕到了极点,两个人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史迪威干脆直接给谢天发电,先跟谢天达成共识再说。>
上次短暂的相处几天,史迪威对谢天是非常欣赏的。>
谢天也没猜到史迪威竟然是打的这个主意,调他的部队到缅甸去作战,如果谢天得知非得被史迪威给气乐了。>
想啥呢大哥,我们自己国家还陷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让我背井离乡跑去国外帮别人打仗?>
虽然从世界格局的大战略上来说赴缅作战同样也是抗击日寇,保障国际同盟对中国的援助通道,但是谢天同志的觉悟可没有那么高大,家都已经被人打得支离破碎了,哪有闲心去管别人的事情。>
咱可当不了世界警察,这种事儿还是你们美国人去做吧。>
再说了,我走了,我这一亩三分地谁来种?>
我现在春播一粒种,让别人来夏收一囤粮?>
史迪威行程未定,谢天也不过多去考虑他的问题,长治和临汾正在两线作战,谢天也没有闲心去考虑别的事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长治的战斗进展得很顺利,秦奋率领49军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顺利收复日军兵力空虚的长治。>
日军现在的兵力调动已经是捉襟见肘,小鬼子太过自大了,弹丸之国竟然敢四处出击,从东北到马来西亚,太平洋都快装不下他们了。>
战争给他们带来了红利,同时也在消耗着他们有限的资源,掠夺来的资源早就已经供应不上他们的战略扩张。>
临汾的战斗以练兵为主,傅作义打得不骄不躁,几支部队轮番上阵,表面上看来是清水旅团抵挡住了傅作义部队的进攻,这一仗有达成消耗战的可能,实则不然,清水旅团最为坚固的堡垒北大营司令部早就已经是傅作义的囊中之物,甚至都不用坦克师出击就能荡为平地。>
何副总司令率领的慰问团抵达临汾前线,除了带来大批军需物资外,还带来了成立不久的总后文工团。>
总后文工团的首场演出是在坦克师举行的,谁能想到在战场上还能看到表演,这在中国任何军队都是先例啊。>
激情的歌舞表演将战士们的士气激励起来,尤其是当谢念娣手扶着坦克炮筒演唱那首《我的祖国》时,现场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不说别的,就说这歌词就已经唱到了战士们的心里,爱国情怀再一次被点燃。>
精神的力量要远远高过于物质的力量,在有信仰的人心目中,为了信仰甚至可以付出生命。>
在战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我的祖国》这首歌连续演唱了四五遍,连战士们都已经学会,开始跟着一起大合唱了。>
可惜现在文工团还没有收到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不然慰问演出现场必定会再次掀起一个高潮。>
可是就算如此,数千人嘹亮的歌声也穿破夜空传到了被围困的临汾城中,发挥了预料不到的效果。>
面对如此士气的一支部队,本就已经惶惶不可终日的临汾协防伪军157团一夜之间逃走了一半,连团副都趁着查岗的机会逃之夭夭。>
至于剩下的那些伪军不是不想逃,而是没找到逃走的机会。>
&am;lt;b/&a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