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八十一章 势在必行 畅想成真(2/3)

作者:酱油拌历史
说。

诸葛亮是有可能为糜旸守住后路,这种可能性还不小,但诸葛亮不是神,他也有可能守不住。

“若守不住呢?”

见糜旸没有回答自己,刘备又加重语气问了一遍。

在刘备的“质问”下,糜旸只能答道:

“不久后,凉州再无精锐之贼军,凉州落入我朝疆域,已成事实。

就算丞相守不住,以丞相抚辑四方的才能,他也断不会让我朝失去凉州。

只要凉州不丢失,我军这次北伐就是有收获的,且休养生息数年后,国力将会得到一次增强。

到那时,我军可在天下有变时,再度起兵夺取长安。”

糜旸说的是事实。

自他穿越以来,在他及诸位季汉俊杰的努力下,当下大汉的版图有荆、益、梁、凉四州之地。

除此之外,曹魏的国力连续遭受打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今世季汉的国力相比于历史上的季汉,早就不在同一维度上。

今世的季汉,从根本上已经初具夺取天下的资本。

糜旸说的事实,并未让刘备满意。

他想要听的不是这个答案。

见糜旸顾左右而言他,刘备最后直接问出了他心中真正想问的那一点。

“若孔明守不住,你会如何?”

刘备的询问,让糜旸深吸了一口气。

他会如何?

后路断绝,军心崩溃,周围无群山可供自己隐藏行踪,加之魏军有熟悉地利的铁骑

在这种种因素下,他最后的下场大概率会如何,不难猜测的。

可绕行陈仓是糜旸提出的方略,这个方略一旦失败后产生的巨大风险,本该也由他来承担。

糜旸抬起头看向刘备,他的眼神中有着坚定。

“臣是大汉的大将军。

既为大将军,当一切以大汉为重!

我来日如何,并不重要。”

关中对于大汉来说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长安对于大汉来说有着怎样的政治意义,糜旸心中很是清楚。

为了那两重重大的意义,冒险又如何?

历史上诸葛亮与姜维的数次北伐难道不冒险吗?

有些事,是必须要做的。

他来之前答应过赵云,一定会竭尽所能为大汉,为他们拿下长安。

当世人不轻易诺,可一旦许下诺言,本就需要用性命来履行。

糜旸知道刘备是在担忧自己的安危。

只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相比于自己,刘备拖着病体亲征,再加上当下病情已经有所反复,却还硬撑着在前线,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冒险吗?

刘备从糜旸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坚定,而糜旸的话也让刘备大为动容。

严肃的神色快速地从刘备脸上褪去。

“势在必行?”

“势在必行!”

“你过来。”

听到刘备突然召唤自己,糜旸有些心虚。

他方才的语气有些强硬,他怕刘备用手指弹他脑壳。

可面对刘备的召唤,他又不能不过去。

糜旸猜测的没有错,当他来到刘备的榻边重新坐下后,刘备的确伸出了手指直接朝着他的脑门而来。

不过在手指即将接触糜旸的额头时,刘备却终究没有下得去手。

刘备化指为掌,在糜旸的头上轻轻抚摸了几下,与少时糜旸表现好时,他对糜旸表达出赞许时做出的动作一般。

“你很聪慧,你肯定已经看出我的病情有所反复。

你很年轻,你本来是无须如此着急的。

你一直闭口不谈那一点,但我知道你心中想的是什么。

你是怕,我无法在有生之年进入长安吗?”

听到刘备戳破了自己心中隐藏最深的想法,糜旸的眼眶中一下子出现了水雾。

糜旸的表现,让刘备知道他是说对了。

这就是糜旸势在必行的真正缘由。

糜旸不是神明,生与死不是他能左右的事。

但糜旸希望那一日到来的时候,刘备不会有遗憾。

长安在望,却终究咫尺天涯,这样的事,糜旸不会让他发生。

看着眼前眼中蓄满泪水的糜旸,刘备做出了一个糜旸似曾相识,却又好久不见的举动。

刘备缓缓将腰间的玉佩,解了下来伸到糜旸的身前。

见到这一幕的糜旸,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一滴滴落了下来。

糜旸认得这块玉佩,这块玉佩是当年刘备求学时,他的座师卢植看出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而赠予他的。

由于这块玉佩,承载着先师对他的期望,故而刘备数十年来一直很珍重它。

可这块玉佩,并非没有与刘备分离过。

别看大汉现在国运蒸蒸日上,可就在十数年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