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3章 吹,使劲吹(2/3)

作者:陈家三郎
名气的一位肝胆专家,是他告诉我的。”

“我只记得当时做了不少检查,、核磁共振等各种拍片子,还有各种化验。”

“至于是病理检测确诊,还是影像学来确诊的肝癌,我就不清楚了。”

“那时被怀疑得了肝癌后,我的大脑就成浆糊了,想东想西乱七八糟。”

邹毅又长叹道:“也就这几天,我才清醒过来,想着趁着我的身体还算可以,把一些事情梳理一下,免得将来有心无力了。”

安静站在一旁的柳启伦,敏锐察觉到余至明肯定不是随便一问。

他面露期待的问:“余医生,是不是邹先生的肝癌,还有其他的可能?”

余至明没有回应,又对邹毅的肝部做起了细致检查。

这次检查了六七分钟,他才收回了手。

迎着邹毅和柳启伦忐忑和紧张的目光,余至明谨慎的道:“根据我的检查,不像是肝癌,更像是肝脓肿。”

“这样吧,我安排你们去肝病研究中心做进一步的确认检查。”

有一些肝部疾病,容易被误诊为肝癌。

比如,肝硬化结节。

大多数原发性肝癌,都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肝硬化较重的患者,肝的本质会呈现大批的增生性的结节。

这种结节和早期的肝癌在临床影像学上有时很难区别。

同时这两种病的肿瘤患者又往往伴有甲胎蛋白升高,所以容易混淆。

再比如,肝血管瘤。

它和肝癌都是血管较为丰富的占位性的病理变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诊断检查,通过增强扫描的临床诊断检查,都会显示出丰富的血流,所以容易混淆。

余至明所说的肝脓肿,是机体某一个部位受到感染以后,通过血源性的播散,在肝脏产生的一种病理变化。

病人往往会表现为乏力、低热、消瘦、肝区不适的临床表现。

从病理表现来看,脓肿很小的情况下,不容易和肝癌相区别。

余至明的话,让邹毅蹭的一下从检查床上站起来,目光闪闪。

“余……医生,余医……生……我……”

邹毅一时激动的呼吸急促,舌头打结,都不能正常说话了。

柳启伦伸手按住邹毅的肩膀,让他重新坐回了检查床上。

他也一脸激动的说:“余医生,您的本事,我们是知道的,堪称当代的妙手神医,诊断还没有出错过。”

“您的意思是,不是癌症?”

余至明道:“我只能说根据我的检查,是肝脓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至于具体情况如何,最好是去肝病研究中心做进一步的确诊。”

余至明给邹毅写了转诊单。

接下来,他就看到来时孱弱的拖着身体走路的家伙,腿脚生风的快步离开了。

柳启伦要小跑几步才能跟上。

余至明回到大办公室,意外发现中医部的汪梧医生在等着他。

“有事?”

汪梧嘿嘿的笑了笑,也不说话,从衣兜里取出两个茶色广口小药瓶递了过来。

余至明伸手接过,发现两个小药瓶里各有一粒蜡封的鹌鹑蛋大小的药丸。

“汪医生,这是制成功了?”

汪梧得意的一笑,说:“连日辛苦之下,总算是成功了。”

“一共制成了十二粒。”

“按照事先的约定,给了古董事长六粒,我自己留下了四粒。”

余至明赶紧的推辞道:“哎呀,汪医生,如此贵重的成药,给了我两粒,太多了。”

“一粒即可!一粒即可!”

余至明虽然嘴上这么说,手却把两个小药瓶握的紧紧的,没有还回一粒的动作。

以汪梧医生的人品和能力,即便对这人参续命丸的药效有所夸大,但实际效果肯定也是有些不凡的。

也就是说,这可是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大作用的药物。

要是他假客气,汪医生真的顺水推舟收回去了一粒,损失可就大了。

汪梧呵呵笑道:“余医生,这是你应得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药了。”

“两粒,也正合适。”

“你可以随身带一粒,以备不时之需。另一粒,就放家里备用。”

停顿一下,汪梧又介绍道:“这药呢,吞服或是温水化开服用,都可。”

“这药对慢性病患者效果最佳。对急症,外伤患者的作用,就差了许多。”

余至明嗯了一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