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85章 倒霉的孙可望(2/3)

作者:物语000
“不用继续追杀,将士们人困马乏回去休整,临行前皇太子有令,放流寇过江。”

黄德功哈哈大笑:

“哈哈哈,张献忠太弱了,打他们真不过瘾,那些饥民老子都舍不得杀!”

孙应元也是哈哈大笑:

“好你个黄闯子,等殿下灭建奴时,让你们虎贲军好好过过瘾,流寇是真的太弱,哈哈哈……”

二人又打趣几句,才各自传令:

“停止追杀,前头变后队,返回安庆打扫战场,听说流寇身上都带着银子,全部上交统一分配。”

“诺!”

安庆只是江北,为了顺利进入江南,黄得功和孙应元奉命放张献忠一马,为未来进入江南地区做准备。

明军剿匪粮草都是地方官府提供,护国军出京只携带路上行军粮草,必须在安庆进行补给。

城上官兵和百姓同心协力击杀所有留在城上流寇后,城下救援军队已经追着流寇远去。

史可法站在城墙上呆呆看着远去的那支威武之师。

他不知道这支军队来自何处,为何如此勇猛,竟然以劣势兵力迅速击溃数十万流寇。

关内明军没有没有如此威猛的军队,卢象升的天雄军虽然很猛,但人数只有数千,这次援军至少三万以上。

“边军和关林铁骑?”

突然他想到援军来自哪里,除了辽东的边军外,大明再找不出如此勇猛军队,可是边军会来数万支援安庆?应该不会……

就在史可法猜测援军来自哪里时,又有几千百姓得知援兵到来,纷纷涌上城头观看,可什么也没有看到,于是纷纷询问:

“援兵呢?不是有援兵到来吗?”

城上没有战死的百姓道:

“有援兵,足足数万,各个都猛的一逼,他们追杀流寇去了……”

很快那些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的官员也得到消息,他们个个面带羞愧来到史可法面前跪倒磕头:

“大人威武,下官实在惭愧,请大人责罚……”

史可法看看这几位贪生怕死地方官,他强压怒火道:

“若没有援兵到来,本官和你们都要死,命人把重伤的总兵皇鼎和受伤军民抬下城救治,你们随本官出城犒劳援军。”

“是,下官马上准备钱粮犒赏援军……”

几位地方官员领令,立即招呼衙役和士兵把城上受伤将士和百姓台下城头救治。

史可法清廉爱民,深受安庆百姓爱戴,流寇被击败逃走,城里百姓都主动走上城头打扫战场。

史可法也是东林党人,他为官清廉忠君爱民,也是一位民族英雄。

史可法的英雄地位是不容改变的。

他和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一样,忠烈千古,万世流芳!

他以身报国,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语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他的国家大义、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仰视、膜拜、学习、效仿。

可是他性格有缺陷,能力也有限,遇到大事优柔寡断。

崇祯十七年,崇祯帝龙驭宾天,史可法时为南京兵部尚书,执掌着南京兵权。

按明代制度,他当时位居留都百官之首,但在立君问题上毫无定见,白白将拥戴奇功让给了时居浦口的马士英。

本来,当时依据血统关系,最有资格当皇帝的,就是福王朱由崧,即后来的弘光帝莫属。

史可法在此问题上踌躇不定,犹豫不决,致使大权旁落。

镇将跋扈,还造成弘光即位后威信严重不足,为弘光朝的覆亡掘下了坟墓。

东林党内有人把史可法和于谦相提并论。

但细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史可法与于谦简直是差了好几条大街。

土木堡之变,英宗尚在,于谦却能明判全局,果断立代宗登位,这种睿智、这种气魄,非人杰不能为。

可笑的是,崇祯已崩,定立之计明明掌握在史可法手上。

他却优柔寡断,迟迟拿不定主意,还巴巴地赶去浦口向马士英求教。

事实证明,马士英的定夺果决,也比史可法强出若干倍。

福王即位后,当时天下局势是三方势力并立,南明、大顺、建奴。

该怎么对付大顺和建奴这两大敌人?

史可法的看法竟是和大清结盟,联手对付李自成的大顺。

这件事的昏庸颟顸,就不用多说了。

兴平伯高杰锐意北伐,到达睢州后,被奸贼许定国杀害。

虽说中兴良将殒命,诚为痛惜,但局势尚不至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