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2章 马屁一流(2/3)

作者:物语000
他们也开始拼命的高呼明军威武,声浪此起彼伏,一重高过一重。

随着那排山倒海的声音,观礼台上的百官和受邀的士绅商人们皆是目瞪口呆。

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崇祯太上皇,再次被这种浩瀚的力量震撼到……

崇祯太上皇激动的热泪盈眶,使劲握紧自己双拳。

甚至一度忘记自己的身份,为能跟随神武皇帝出征,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阅兵结束,数十万大军踏着行军鼓点开拔出京,一片旗帜如海,人潮无边,似乎要铺满整片大地……

朱慈烺此次率军出征只需携带路上用的粮草即可,茅元仪已经提前两个月开始押送粮草。

现在山海关,宁远,锦州,松山等地都有大量粮草囤积,同时朱成功还会通过海运为大军运送粮草。

此次出征,朱慈烺做了两手准备,即便建奴截断陆路粮道,明军依然不会为粮草担忧。

其实截断明军粮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茅元仪麾下不但有龙腾军和虎贲军各一个营,还有三万辎重兵。

这三万辎重兵远远不是民夫可比,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屯田兵,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燧发枪。

并且押送粮草的都是加盖防火的四轮马车,其中一些马车上还携带虎蹲炮和野战炮。

一旦建奴派兵劫粮,他们首先要承受猛烈的炮火洗礼。

神武皇帝朱慈烺和崇祯太上皇同坐一辆马车,这这辆马车乃是兵仗局专门为神武皇帝打造的战车。

这辆四轮马车并不是简单的马车,而是一辆装精良的战车,车上不但装备有火炮,战时还可作为指挥平台。

王承恩和胡宝两个小太监同样在这辆马车上,神武皇帝和崇祯太上皇的衣食住行都有这二位负责。

一路上崇祯不停询问朱慈烺有关建奴事情。

尽管近年护国军多次击败建奴,可建奴已经给崇祯极大心理阴影。

离开演武场后,崇祯太上皇渐渐冷静下来。

想到建奴多次入关对京畿百姓造成巨大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而无能的勤王人马皆不敢战,只能尾随建奴,眼睁睁看着建奴在关内肆虐。

想到此处,崇祯太上皇又开始为神武皇帝的辽东之行开始忧心。

一场大型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不一定都是实力最强的一方会赢得最后胜利。

这里面还有很多决定战局的因素,比如排兵布阵,优势武器,还有后勤补给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现在护国军战斗力非常强大,但崇祯认为明军若想彻底击溃建奴八旗,这场战斗至少要持续半年甚至一年。

如此之久的一场大战,明军后勤能否跟上绝对是个严重问题。

要知道明军粮草基本都来自江南,只能通过漕运再辗转到辽东。

这一路上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崇祯不知道大明国库能够支撑多久。

崇祯太上皇虽然能力有限,但对大明的忠诚和关心是无人能比的。

回头和王承恩低语几句,随后微笑拍拍朱慈烺的肩膀道:

“皇儿,历来打仗对国库都是巨大压力,如今国库刚有起色,辽东之战肯定不会轻松,很可能要打消耗战。

父皇担心国库无法承受此次战争消耗,护国军这次对光复辽东收回沈阳有多大把握,能不能给父皇吐个底

父皇那里还有三百多万两银子,你母后应该还有些结余,若国库压力过大或无法承受,父皇可以给你三百万两……”

三百万两银子对朱慈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崇祯太上皇来说绝对算巨额财富。

历史上如果崇祯能拿出三百万两银子,李自成可能会退兵不再攻打京师,若他能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吴三桂可能尽快赶到京师勤王。

这样一来,历史很可能会改写,崇祯不用自挂东南枝,周皇后和懿安皇后不会自杀,坤兴公主也不会抑郁而亡……

朱慈烺知道,那时崇祯真的已经山穷水尽,五万两银子他都拿不出来,所以崇祯更应该知道银子的重要性。

今天他自愿拿出三百万两银子支援辽东之战,还是让朱慈烺很感动,要知道这三百万两银子乃是他给父皇母后的养老钱。

朱慈烺为了顺利实施土地改革,他首先把父皇母后的皇庄给革命掉了,这样一来,崇祯和他的后宫经济来源就断了。

别说他不差钱,就算没有银子支持辽东之战,朱慈烺宁愿去江南打土豪抢劣绅,他绝对不会动父皇的养老钱。

朱慈烺对崇祯笑了笑道:

“多谢父皇,实话告诉您,别人打仗消耗国库,但皇儿打仗能发家致富,这次拿下沈阳应该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