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23章 震慑藩王们(2/3)

作者:物语000
若改变现状就是违背祖制……”

听到楚王提起祖制,一些藩王立即有了底气,陕西的秦王立即起身附和:

“对,皇帝不能违背祖制,不然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山西晋王也马上表示支持:

“本王附议,楚王和秦王说的很对……”

在他们三位带头下,又有十几个藩王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不相信朱慈烺敢违背祖制。

在藩王们议论纷纷时,封地在河南的藩王都很老实,他们一直默不着声,都担心神武皇帝把他们封到辽东。

明朝在河南共分封了十一位藩王,河南成为明代藩王分封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有开封府的周王,徽王,南阳府的唐王、卫辉府的汝王、潞王,河南府的福王,伊王、汝宁府的秀王,崇王。

其中怀庆府的卫王,虽然封地也在河南,但是并未就藩。

汝安王朱佑梈,宪宗第十一子。弘治十四年就藩卫辉,嘉靖二十年薨,无子,封除。

秀怀王朱见澍,英宗第五子。天顺元年封,成化六年就藩汝宁,成化八年薨,无子,封除。

河南是明代的宗藩大省,先后有十一王分封于此,整个明王朝受封亲王、就藩建国者五十人,有中州之地半入藩府之称。

虽然有两个藩王绝后除封,还有洛阳福王被灭,但依然有八个藩王封地在河南境内。

一个河南省居然有九个藩王封地,这让他们都感觉自己封地很危险,所以他们显的很乖,甚至招来其他藩王的白眼。

要知道,现在的河南省,早就不是历史上明末那个赤壁千里饿殍遍野的河南,在李岩土改之下,河南已经显现出一片盛世景象。

相比遥远又气候极端的辽东,河南这九位藩王都在瑟瑟发抖,他们哪里还敢和神武皇帝唱反调。

特别在朱慈烺提出改变封地的话后,这九位藩王反而变成神武皇帝的支持者,连朱慈烺都感觉有些意外。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南阳的唐王:

“圣上,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为了大明子民的安稳生活,唐王府遵从皇帝的决定,愿意上缴多年来侵占的土地和商铺,请皇帝派人去南阳清查……”

潞王早就和朱慈烺沟通过,这两年他直接变成逍遥王爷,几乎游遍大明繁华之地。

王府又不缺银子,和藩王自由相比,土地算什么,难道皇帝还能饿死他们这些朱家子孙不成。

于是他立即起身附合唐王:

“圣上,潞王府和唐王府一样,愿意遵从皇帝一切决定,只要不让族人饿死即可……”

洛阳的福王死后,封地在开封的周王,可以说在河南一家独大,开封半数商铺几乎都有王府影子,也是众藩王众财力最雄厚的藩王。

见唐王和潞王跳出来,他急忙说道:

“周王府人口众多,愿意上交百来年侵占土地和半数商铺,希望皇帝能理解……”

周王愿意交出侵占土地,但他并非不愿意把商铺都交上去,他担心族人被饿死,尽管如此,还是比河南之外的藩王大方的多。

周王之后,其他几个藩王也纷纷发声支持,二十五个藩王有九个支持神武皇帝,这让其他藩王都在心里骂娘。

但他们依然装聋作哑,假装没有听到封地在河南的藩王所说之话,全部低下头一句话不再多说……

朱慈烺微笑对周王唐王潞王等藩王点点头,表示对他们的认可,随后脸色一沉说道:

“你们说朕违背祖制?朕监国以来违背祖制的事还少吗?难道还在乎这一次,只要能救大明于水火,朕不介意天天违背祖制。

时代在进步,大明已经存在两百多年,有些事情已经不再适合两百多年前环境,不适合当今环境的祖制,必须要改变。”

朱慈烺这番话,让一些藩王都震惊的瞪大眼睛,这是一个皇帝应该说的话吗?他竟然想把祖制全推翻,真是大逆不道啊……

不等他们从震惊中反应过来,朱慈烺又缓缓开口:

“洪武高皇帝定都在南京,可成祖靖难之后去迁都北京,洪武高皇帝禁海,成祖却命令郑和下西洋。

结果如何,万国来朝,大明今日盛世,你们难道也敢说成祖这是违背祖制?

这是时代进步所致,洪武高皇帝禁海,那是因为海上有很多陈友谅之流麾下作乱,为了大明子民安全才禁海。

但在成祖时期完美解决了他们,所以才有郑和下西洋之壮举,才有成祖数次北伐的财力物力支持,才有大明北方边境的安全。

朕和成祖一样,有些事情看似不可为而为之,并非为朕个人和皇室考虑,乃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和子民安居乐业。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