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84章 作妖(2/3)

作者:物语000
人质,立即撤到舟山去,大明没有海军能奈我何……”

左梦庚说罢,立即起身前去准备。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左良玉不禁点点头:

“孩子终于成熟了,居然能想到撤往海上,虎将无犬子啊!”

意淫几句后,左良玉对游击将军说道:

“传令,紧闭城门,随本帅去城头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喏!”

左良玉说罢,立即和游击将军带着精锐家丁前往城头。

没有接到小皇帝的通告,他完全有理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若前来人马较少,左良玉会开城迎接。

若神武皇帝率领近十万大军前来,左良玉决定不开城门,他相信自己十几万人马守几年不是问题……

站上九江城头,左良玉手搭凉棚看向远方,果然发现远处烟尘滚滚,真的有大队人马前来,左良玉心里顿时开始七上八下起来……

…………

在朱慈烺前往九江的同时,南京反对新政的斗争也开始蠢蠢欲动,这也是配合左良玉他们行动的一部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南士绅和文人对大明改革很是抵触,但摄于神武皇帝强势,明面暂时都不敢有所动作,但私下早就开始悄悄进行。

孔家门生张若麒就开始四处活动,立即就得到东林书院和复社那些人大力支持,这些人开始四处鼓动文人士绅。

希望他们都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教育改革和土地改革等所有新政……

张若麒何许人也,就是历史上松锦之战的那个监军,朱慈烺监国后得不到重用,不知道怎么就跑到了南京。

松锦之战一开始,洪承畴熟知兵法,指挥得当,他非常清楚,清军铁骑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此不能轻视。

他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方法,稳扎稳打,步步紧逼,充分利用了明朝军队的优势,再加上后勤供应及时,和清军展开了持久战役,慢慢把清军的锐气消磨掉,不断取得胜利,等到时机成熟便和清军进行决战。

皇太极本来在盛京亲自指挥,看到战争很激烈,赶紧骑马冲上前线,在半路上他的鼻子出血了,他便一只手用一个大的碗接着,另一只手驾着马绳赶路……

但是崇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张若麟派到军队里担任监军监视洪承畴,最终使明朝失败原因之一。

张若麟对打仗一点不懂,还仗着自己是监军胡乱指挥,弄得军队只知道有个张监军而不知道还有个洪总督。

他处处压制洪承畴,让他速战速决,洪有苦说不出,不敢得罪,只能听他的,毕竟人家是皇帝派来的监军。

最终只能在时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提前和清军提前展开决战,最终使得明军损失惨重,洪承畴统帅的13万精锐最终大溃败。

从此,明朝再无精锐部队……

张若麟葬送了明朝的精锐,但是他自己却成功逃脱了,逃回了京城,在明朝灭亡之后,他先投靠了李自成,然后又投降了清军。

清军不但没杀他还重用他,给他高官厚禄,他最后得以平安善终,他因为名声和影响力不大,没有被历史审判!

历史上他喜欢作妖,这次在南京有开始作妖,居然主动到处联络士绅文官反抗……

文官集团目前在大明朝堂的势力,完全被武将压制,让他们越来越不得志。

他们以前大力支持海禁,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自己走私,在他们那里根本不存在海禁。

以前有什么事情对他们不利,都察院御史都会出面开喷,连崇祯有时都没有办法,可朱慈烺差点把都察院都给取缔了。

神武皇帝的强势,让那些文官集团彻底都变成哑巴,朝堂上再也无法发出杂音。

很多地方文官为了自身利益,对此事也是暗中支持。

特别是放弃儒学,他们感觉这就是对绅士文人极大的侮辱,也是挑起事端的神助攻。

经过一段时间的密谋,他们准备从苏州府开始游行示威。

向大明施加压力,让朝廷放弃教育改革和土改等。

这些士绅集团势力极其庞大,可以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历史上东掳入关就那几万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根本不可能统一天下。

明朝那些将士未投降之前,打东掳时,几乎一战既溃,但在投降以后都是战斗力爆表。

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和东掳达成某项交易或者共识。

他们可以帮助东掳平定天下,东掳答应不会动他们的蛋糕。

现在可好,在南方士绅推波助澜下,文人们将他们抹黑别人的才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