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未来科技异常忙碌。
李颜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铺开了,上上下下一片忙碌。
几百人的公司,放眼望去愣是个个都在干活,偶尔有起身倒水聊天的,过不了一会儿就回到工位了。
很像电视剧里为了表现忙碌特地演出来的效果。
其实按理说李颜极少去“视察”大家的工作情况,对于工作摸鱼至少看起来毫不在意,乃至对上下班打卡几乎都没有要求,这样的管理,应该工作氛围甚是轻松(摸鱼佬很多)才对。
但因为李颜分的项目很多,给的工期又紧张,所以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有非常具体的任务。
算是直接拿分工表“操控”大家的全新版本。
只是这次李颜没有布置得太细,是大家为了完成任务必须通力协作。
各个项目之间需要大量的沟通,有时候自己手上工作做着,另一边就有人过来问对接问题,偏偏自己还不能不答,因为说不定下一秒自己就有问题要去问别人……
总而言之,氛围非常好,好到令孙淼周扬这种在大公司干过的人啧啧称奇。
“分工明确”其实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很容易被忽略。
而且单就“工作价值”来说,这种具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至于忙到透支的工作强度,搭配“创造历史”级别的工作预期,对于本来就图创造价值又还处于新鲜感未过期状态的员工们来说,简直甘之如饴。
哪有什么内斗,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干他个两个月,然后才开始会有老黄牛受累不满、谄媚之人取巧、部门之间有不愉快等乱七无第一”。
李颜每次开硬件开发会议,基本都是在大刀阔斧地砍,坚决地否定。
最常说的几句话是:“这个思路不需要再提,砍了。”
“我拒绝这种设计。”
“这块东西没必要加,砍了。”
“我说过否决的东西不要调整后再拿上来,砍了。”
获得设计部私底下封号“怒砍天尊”。
这种开会方式让李光德觉得自己不够受尊重,他总认为李颜的一些想法并不够美观。
李颜则对他一直不按自己要求深入做好一版,动不动就发散思维这事儿感到不愉快。
好在周扬地位摆在那,从中斡旋效果还不错。
李光德认为李颜太过任性强权,“如果他只需要我来实现他脑子里的东西,干脆他自己做就行。”
结果周扬饭局上两句话给他稳住心态了:
“老李,你想啊,李颜连流水线这东西都能说会就会,你觉得他是真做不来设计?我部门里好多人都觉得自己根本可有可无,自我怀疑呢,你可是被需要的。”
“按你意思,李颜是想让我在他框定的设计范围内,尽力做出足够好的设计来咯?”
李光德还是很会给自己找台阶的。
“那自然是,要不我直接帮你去问问。”
“算了算了,毕竟也是他一手主导的项目,该做就做吧。”
周扬那天跟李光德碰杯后,突然悠悠地说了一句:“天上星下凡,切莫珍惜。”
当然,以上都只是未来科技流传李颜离谱传说的一小部分。
他真正离谱的地方,在于“公司之外”。
按理说做了这么多事,而且又是未来科技很紧张的阶段,李颜应该成天泡在公司才对,在大家的想象里,他应该是每天都全神贯注地处理工作事务,趁着年轻熬得动随随便便就通个宵。
然后等到研发完成的那一刻,肉眼可见越来越虚弱的李颜老板终于伴随一个释然的笑容,在众人关切的“老板怎么了”呼喊中晕过去。
再次醒来就是医院,然后一堆亲朋好友埋怨他“这么拼命干什么”,而李颜看着手机节节攀升的笑脸,带着微笑沉沉睡去……
大概这样。
然而实际上的李颜总是玩突然消失,很多时候只有在每周两次的工作会上看到他。
想想,他妈的到了这种时候,一周才开两场工作会。
但就是这么两场会——还不是长会,李颜就能把工作布置得服服帖帖。
给人一种强烈的游刃有余感。
而这个月里,他竟然上了十几节课。
主要是参加了化学与生物的实验课,内容倒是不太新奇,对于李颜来说非常基础。
不过实验是探寻世界真理的一大方法,李颜不允许自己在技能提升的路上忽略这一块。
可惜的是,或许因为实验太过手把手太过基础,李颜除了生物得到两分提升,其他没太多收获。
倒是在物理高老师的吐槽中,一位来自临大的数论教授对李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单独给他开小灶。
李颜对此表示欢迎,并在第一节课就依托水平不俗的逻辑跟数学给了这位谢教授小小见面礼。
与其他老师不同,谢教授虽然年龄不小,但保持着对数学很纯粹的热爱,他是真心想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