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六章 尘埃难定玉人离情(1/3)

作者:惟象
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这一句话,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无论如何,南瓯皇族一直以来以活人养蛊,确实有违天理,而南瓯皇族本身,也不知是不是着了报应,一直以来便人丁稀少,许多人在少年时不是生病便是遇到了匪夷所思的意外,便一命呜呼。所以南瓯皇族想出了一个主意,将皇族子弟全部保护在皇宫里。但是千算万算,那些南瓯的先帝们,恐怕绝不会想到,因为这样的一个保护手段,却恰恰使得裴世勋能一举杀掉所有的皇族子孙。这些事情,仿佛冥冥中自有定数,难逃宿命二字。

麒瑄占领南瓯之后,将其更名为镇南都护府,官员人事设定与平远都护府一样,留胡远做了这第一任的镇南都护。镇南都护府气候四季温暖,虽然这一个冬季曾出现罕见的寒冷天气,但半个月过去,气候基本已经恢复。因为特殊的气候条件,镇南都护府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此时已临近第三季的种植时间,但由于缺少男丁,农事难以为继。麒瑄便将军队的士兵派出十万人,帮助镇南都护府的百姓恢复生产,又在全国发出诏书,号召其他州府的百姓迁居镇南都护府,并减免税收予以鼓励。

眼看已近年关,在镇压了几次小规模的动乱,并将界内大大小小的山贼土匪基本清理干净后,镇南都护府已经稳定下来了。这之间,离娘专门去了一趟南疆,也不知她用了什么法子,竟与南疆女人的首领达成了一致,南疆各个母系部落也接受了瀚海的统治,同意归顺麒瑄。在这一切之后,瀚海军队从上至下,都觉得,这年的新春,大概可以归家与家人团聚了。离家许久,又经历了这么一系列的战争,遇到了可怕诡异的尸兵,经历了传奇的“沧浪之役”,又见识了那可怕的蛊毒,所有幸存的士兵都有一肚子的感慨想要与家人亲友分享,他们都坚定的相信,他们所跟随的帝王,必定会成为史书上最富传奇的皇帝,而他们所处的时代,必定会成为后人最向往的盛世。而这盛世里,便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这是多么令人荣耀的经历。

麒瑄也觉得,虽然裴世勋还没有抓住,但战争已经尘埃落定,裴世勋虽然变成了那令人恐惧的魔鬼,但他一人之力终究无法与天下人抗衡,瀚海王庭已经成为不可撼动的高山。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安宁祥和的气氛,会这么快就被打破。

距麒瑄设立镇南都护府一月之后,原本早就安定下来的西漠南台突然出兵,撕毁了之前与魏王订立的合约,在瀚海士兵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像大漠的孤狼一般冲了过来。魏王先前将兵力分散在平远都护府各处,如今遇到突袭,救兵来不及回援,被困在鹰城。鹰城便是原先的鹰都,麒瑄平定了平远都护府后,将之更名为鹰城。

麒瑄闻讯大惊,转而又疑惑不解。之前她已知道卓雅公主向魏王上了停战书,表示愿意与瀚海停战,承认平远都护府是瀚海王庭的领土,同时表示,只要瀚海承认西漠南台,她便愿意与瀚海停止战争,并答应在她有生之年,再不与瀚海为敌。卓雅公主不像是一个会无缘无故背弃诺言的人,加之之前麒瑄还收到过多玛亲笔写给她的信。信上明明白白的写道,卓雅公主先前答应与裴世勋一同起兵进攻瀚海,是因为瀚海打破了她原本平稳安逸的生活,更是因为她认为瀚海灭掉漠南台,杀掉了多巴,使得她失去了亲自为依兰报仇的机会。所以她将仇恨转移到瀚海王庭之上,恨不能让天下大乱,恨不能让瀚海王庭的所有人也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但这只是卓雅最初的想法。在多玛这么长时间的陪伴下,这个疯狂的复仇念头已渐渐淡去,之所以最后依然与裴世勋联合起兵,一是因为她先前答应了裴世勋,更多的却是想趁天下大乱多占领些土地和百姓,分得一些好处。但经过多玛不断的劝说,卓雅也明白,与其相信裴世勋这个没什么诚信可言的奸诈之徒,倒不如相信麒瑄这个皇帝,毕竟,麒瑄才是名正言顺的瀚海之主。所以,卓雅才与魏王签订了条约。

多玛一直把麒瑄当作最信任的人,所以这些过程都清清楚楚的写在了信上。麒瑄也相信多玛,再加上多玛在信的末尾画了一个小小的纸鸢,这是麒瑄曾经送给她的礼物,旁人是不会知道的,这更加让麒瑄确定,这封信的确是多玛亲笔所写。正因为如此,卓雅公主此时的突然发兵,才更加蹊跷。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麒瑄相信卓雅的突然发兵定然是事出有因,但这原因究竟是什么却无从知晓。但军情紧急,由不得麒瑄多想,眼下魏王被困,她必须亲自去救援。之前眼看着迎来了和平和安宁,经过多次战斗正疲惫不已的瀚海大军,全都松了一口气,懈怠了下来,如今听说战事又起,将士们的士气难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在极度紧张过后的松懈期,是很难再集中精力的,这本就是人自身的本能,所以此时麒瑄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战斗力与之前决难相提并论,不少士兵甚至连赶路都跟不上,大军援救的步伐被时时拖累。眼见这样的行军速度,赶去鹰城只怕要用去十天,麒瑄见此自然焦急无比。可是她也深知此时若是强行赶着士兵加快速度,只怕更会大乱,但如果照这样的速度,魏王那边怕会凶多吉少。

思来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